真菌性蝶窦炎1例报告
近年来,由于鼻窦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发现了一些过去难以发现的隐匿型真菌病 。其中常见的多为曲霉菌和烟色带状菌 。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真菌性蝶窦炎报告如下 。
患者,男,43岁 。因20 d前于疲劳后出现右眼球后钝痛,1周后出现双眼复视,不伴头痛、畏寒、发热及视力、视野改变 。在外院诊为“右球后或蝶窦病变外展神经受损”入院 。给予血管扩张、抗感染药物及理疗,效果不佳,后经MRI检查报告“蝶窦及筛窦慢性炎症” 。转入我科前3 d自觉视力下降明显 。检查:右眼睑轻度下垂,睑宽6 mm,左睑宽13 mm;视力:右眼0.2,左眼1.2;右眼突出度分别为14 mm和12 mm;右眼视野缺损;其余眼科检查正常 。鼻咽顶见少量粘脓,未见新生物 。入院后给予菌必治、复方丹参、ATP、肌苷及维生素B6等,症状有所缓解,但不显著 。后在局麻下行鼻内窥镜检查,在30度镜下找到蝶窦开口,见蝶窦开口呈裂隙状,穿刺抽出0.5 ml粘稠脓液送培养报告阴性 。遂在内窥镜下切除中鼻甲后部,咬除蝶窦口粘膜并除去部分骨质,开放蝶窦 。见窦内大量粘脓及数块黑色条状坏死物,吸除脓液后用灭滴灵、生理盐水冲洗窦腔,见窦内粘膜完整,轻度水肿,窦壁无缺损 。填塞鼻腔,取出物送病检,病理报告为右蝶窦粘膜慢性炎症,炎性坏死组织中见大量真菌,形态符合曲菌 。即用大扶康液做右鼻腔灌洗,每日2次;口服酮康唑1周后,右眼球活动恢复,睑下垂、突眼及复视均消失,视力0.9 。出院后继续用大扶康液灌洗右鼻腔1周 。随访3个月,病人自觉良好,眼科检查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 。
讨论 蝶窦由于位置深,窦口隐蔽,病变较易被忽略,尤其是真菌性蝶窦炎,临床上较少报道 。且其确诊须做病理检查,虽然影像学上能提供一定的帮助,但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 。同时,蝶窦手术难度较大,有相当大的风险 。近年来,由于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使该区域的手术逐渐受到重视并不断取得进展 。从这类病例来看,其中不少人有眼科表现,故病人常先就诊于眼科,较易延误治疗,故加强学科联系,互相交流经验很有必要 。同时,CT和MRI检查有很大的价值 。对有疑问者,可及时做鼻内窥镜检查及治疗 。
参考文献: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LINCHUANG ER-BL-YANHOUKE ZAZHL
1998年 第12卷 第1期 No1Vo12.1998
5. 如何写病例分析报告 1.患者,男,58岁;
主诉:高血压十余年,突发晕厥,伴大小便失禁和右侧肢体麻痹5天 。
诊断:1.高血压;2.脑血管意外:脑出血?
分析:患者为58岁老年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有长期便秘表现,以上均为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5天前突发晕厥,并伴有大小便失禁和右侧上下麻痹,提示左侧大脑内囊区突发病变,结合危险因素,考虑为纹状动脉出血所致 。
临床措施:CT检查以明确诊断;检测血压、吸氧;降压(180/100mmhg水平,不可太低);通便(开塞露或软泻药,出血期禁用灌肠);护脑治疗(防止脑水肿的进一步加重);止血治疗;酌情考虑降颅压治疗(甘露醇有一定风险,酌情使用);必要时手术治疗(出血灶>30ml) 。
2.患者,女,60岁;
主诉:脑动脉粥样硬化5年,突发头晕伴上下肢麻痹4天;
诊断:1.脑动脉粥样硬化;2.脑梗死;
分析报告:患者为60岁女性患者,有AS病史,是发生脑血管栓塞的高危因素;突发头晕,并发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提示左侧基底节区供血不足,故考虑为脑梗死诊断 。
临床措施:CT平扫+增强以明确诊断;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降脂治疗;护脑治疗;扩管治疗;不推荐溶栓,因为已超过溶栓时间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