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挖掘2380座古墓 找寻“文献上没有记载的广州”( 二 )


沙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汤村南部 , 中新知识城范围 。 2017年8—12月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工程范围内的沙岭遗址西区展开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 发掘面积约2800平方米 , 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墓葬1座 , 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越人墓葬67座 , 出土文物100余件套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强禄说 , 这一带的考古发现时间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五六百年 , 西周、春秋时期的遗存也很丰富 , “这样我们可以对广州东北部的早期的情况 , 有一些新的认识 。 这些在早期的历史文献里也没有记载” , 为史前到先秦的广州东北区域的早期历史与整个珠三角的早期历史整合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进而就能用考古发现去阐释早期岭南中国化的过程 。
墨依山遗址位于增城朱村街官田村的一处山坡上 。 2016年为配合广州北三环高速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而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 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 。 清理商至明清时期墓葬127座 , 出土各时期文物197件套 。 其中以先秦墓地为主 , 是广州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商晚期墓地 , 填补了广州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的空白 , 对研究增江流域早期文明、研究广州地区历史文化源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黄埔区九佛街道红卫村的马头庄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及两周时期墓葬65座、灰坑149个、柱洞272个、房址3处 , 出土文物107件/套 。 尤其是通过土样浮选获取一批炭化栽培稻等植物遗存 , 为研究水稻驯化、农业起源、古人类生计方式及生态研究等提供了新的材料 。
|五年挖掘2380座古墓 找寻“文献上没有记载的广州”
本文图片

环市西路的广雅中学莲韬馆复建工程项目 , 发现了迄今考古距离广州古城最近、分布最集中的先秦时期遗存 , 为探索广州建城以前珠江北岸、越秀山附近的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 也为研究广州建城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 分别出土于不同墓葬的4件青铜甬钟也是广州考古第一次发现 。
层叠的城市 层叠的生活 层叠的故事
和很多古城一样 , 今天的广州建立在层叠的历史之上 , 从考古角度来说 , 就是不同的“文化层” 。 这些像书页一样 ,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内容 , 包容着不同的故事 。
“广州是典型的古今重叠型城市“ , 展览的说明牌上如是写到 , ”2200余年来 , 以今中山四路、北京路为中心向四周拓展 。 ‘十三五’时期 , 广州古城考古不断有重要新收获 。 越秀北路发现宋代广州城东城东北角台 , 大佛寺南院区发现五代南汉大型建筑基址 , 中山六路发现宋代大型磉墩 , 解放中路出土大量唐宋时期文物……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广州城规模、布局 , 以及历史地理环境变迁等方面的更多信息 。 ”
|五年挖掘2380座古墓 找寻“文献上没有记载的广州”
本文图片

其中 , 越秀北路宋代城墙角台基址为确定广州宋代东城的东北界提供了考古遗存依据 ,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理坐标意义 。 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在800平方米范围发现晚唐、五代南汉、宋元明清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 , 出土各类文物近3000件/套 。 众多与骨器加工、制陶、纺织等手工业生产的相关文物 , 进一步证实了晚唐五代时期广州手工业门类丰富 , 并具有一定规模 。 大佛寺南院区工地集中埋藏了坛、罐、碗、执壶等大量陶瓷器 , 总数超过100件 , 结合遗址的历史地理环境分析 , 附近很可能原有运输陶瓷器的码头 , 据此也表明唐代的珠江北岸就在今惠福西路一带 。
|五年挖掘2380座古墓 找寻“文献上没有记载的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