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放牛娃变身藏式陶艺非遗传承人
7月 , 在阿坝州壤塘县藏式陶艺传习所里 , 藏族姑娘布莫手里拿着藏式陶艺品 , 对着面前的直播手机 , 吆喝着:“这是我们手工做的陶壶 , 喜欢的话就赶快下单吧” 。
5年前 , 布莫还是一个牧场的放牛娃 , 而今她已是壤塘县藏式陶艺非遗传承人 , 依靠销售藏式陶艺品 , 她平均每月挣到4000多元 。
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 壤塘县拥有3项国家级、8项省级、32项州级、60项县级非遗项目 。 用好非遗传承 , 圆梦小康生活 , 壤塘将非遗文化“软实力”转化成小康生活“硬支撑” , 探索带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
放牛娃成非遗传承人
制陶作品远销海内外
今年20岁的布莫 , 家住阿坝州壤塘县上壤塘乡仁朋村 。 5年前 , 她还在帮家里放牦牛 , 在高原牧场上 , 与白云绿草牛儿为伴 。 2016年 , 壤塘县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所成立 , 设置藏式陶艺专业 , 布莫成为了这里的一员 。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进修 , 布莫等在陶艺传习所已熟练掌握了藏陶的拉坯、修坯、烧制等综合技艺 , 并完成了德育、藏文、汉语、数学、电子商务、藏汉文书法、基础绘画等课程培训 。
2019年1月4日 , 壤塘壤巴拉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圳)传习基地在深圳瓷爱谷文化园区挂牌成立 , 包括藏式陶艺在内的9个壤塘非遗项目落户深圳 。
传习基地的陆续建设 , 让壤塘的非遗项目插上翅膀 。 2019年8月 , 一起学习藏陶制作的小伙伴们 , 成为壤塘县首批年轻的藏陶非遗传承人 , 他们制作的藏陶工艺品 , 也顺利销售到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 甚至是海外 。
“学会制陶手艺 , 我一个月最多挣6000多元 , 平均每个月4000多元 。 ”布莫说 , 现在 , 壤塘的陶艺产品被更多人知道 , 也颇受各地客人喜爱 。
做好非遗项目转化
助力农牧民圆梦小康
壤塘 , 藏语意为“财神的坝子” 。 以前 , 这里却是阿坝州最贫穷、最落后的县 , 生活、生产条件都比较差 。 历年来 , 在国家不断帮扶、当地党委政府努力下 , 壤塘探索“多条腿”走路 , 带领群众奔向小康生活 。
用好非遗文化 , 便是有效途径之一 。 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 壤塘县拥有3项国家级、8项省级、32项州级、60项县级非遗项目 。 为将富集的非遗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资本 , 壤塘县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 , 建立非遗传习所47个 , 有18个非遗项目在上海、深圳等地成立传习基地 , 并与故宫博物院签订唐卡复制研发合同 。 涉及唐卡、藏戏、石刻等不同技艺 。
据了解 , 目前 , 壤塘有3000余名青年从事非遗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 , 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超过4000元 , 实现了农牧民群众不离乡、不离村、不离土、不离牧的技能增收新路子 。
此外 , 壤塘县还在中壤塘镇打造集非遗技能培训、文化旅游景观和文化奔康于一体的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 , 让文化不仅充实了农牧民群众的脑瓜子 , 更“富”了他们的钱袋子 。
【农牧民|放牛娃变身藏式陶艺非遗传承人】责任编辑:李墨涵(EN043)
- 老人|“天才儿子”已出院回家!父亲最新回应:这些心里话以前不敢讲,现在他接受了,我的心也放下了......
- 支付宝#五福全面开放,山东文物“汉虎钮铜錞于”上五福了
- 公司|狮驼岭的小妖知道吃唐僧肉的秘密,如来为何敢放走他?
- 美术家协会#画家刘玉泉——作品傲然怒放、随风摇曳、花叶扶疏、一枝独秀
- 招聘|放弃月薪5000,双休的稳定工作,去挑战新工作?听听过来人的说法
- 中国文化|第七届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传统文化精彩绽放
- 葫芦#青岛即墨:放下锄头拿起笔头!金口镇的书画村飘出“文化年味”
- 传统文@第七届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传统文化精彩绽放
- 中秋!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 没有豪放豁达, 有的只是悲情和婉约!
- 艺术教育@一曲《绒花》“绽放”城市之声,2022保利上海城市剧院艺术团新春晚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