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赤瓜礁:一群师生的“诗与远方”

车马远 , 情意长
■解放军报采访人员 陈小菁
远方的致意 。
“从前书信很慢 , 车马很远……”一句网文勾起人们对于书信这一古老情感沟通方式的怀念 。
互联网浪潮奔涌 , 书信交流少之又少 。 收到一封远方来信时的惊喜与感动 , 似乎已鲜有人记得 。
“树洞” , 是网友对可以述说心里话的地方的昵称 。 如今的人们差不多快淡忘了 , 那一沓摆放在案头的信纸 , 曾是内心最渴望倾诉的“树洞” 。 “树洞”那一头 , 连着的是一份情感的抵达 , 传递的是一个消息的终点 。
这个故事来自南沙 , 跨度长达33年 。 故事载体是一封封书信 , 文字饱蘸浓浓情意 , 一边温暖着一位位官兵 , 另一边感染着一茬茬少年 。
浙江省宁波市大榭中学老师胡四海 , 就曾是一位“少年” 。 这位年逾五旬的中学教师 , 至今保留着南沙官兵从赤瓜礁寄来的第一封回信 。
泛黄的信纸 , 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 。 信封上几乎褪色的字迹 , 工工整整、刚毅苍劲:“赤瓜礁远离大陆 , 条件艰苦 , 任务繁重 , 可这些动摇不了我们守好礁的信心 , 祖国与我们同在 , 你们与我们同在 。 ”
每每读到这一段 , 胡四海都会热泪盈眶 。
当时守礁条件太苦了 , 官兵们常常将信纸铺在膝盖上 , 佝偻着腰写下这些激昂的文字 。
南海的风暴 , 仍然吹不灭他们心中的热爱 , 动摇不了守土的决心 。
给南沙官兵写信 , 胡四海坚持了33年 。 33年 , 他写得头发花白了 。 可只要想起远方的官兵 , 他就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
直到有一天 , 胡四海带的学生有人穿上军装 , 走进军营 , 走向深蓝 , 走上了赤瓜礁……参军守礁的学生们 , 也陆续给老师写来一封封“南沙来信” 。
从最初的高脚屋 , 到如今的岛礁新营房;从最初回信用的泛黄纸张 , 到今天的精美信笺……33年 , 沧海桑田 , 岁月更迭 。 打开这一封封跨越了33年的书信 , 我们品读到一种血脉的传承 。
那些镌刻在书信中的“不变” , 永远镌刻在天地间——那是“你在我眼中 , 我在你心里”的深情 , 也是“我凝望你 , 你守护国”的承诺 。
33年 , 一位中学老师坚持带领学生给赤瓜礁官兵写信 。 这份穿越时空的深情和凝视 , 让赤瓜礁不再遥远——
赤瓜礁:一群师生的“诗与远方”
祖国|赤瓜礁:一群师生的“诗与远方”
文章图片

往昔赤瓜礁 。
祖国|赤瓜礁:一群师生的“诗与远方”
文章图片

赤瓜礁新貌 。
阳光如沸水一般倾泻下来 , 在房间泼洒一片炙热 。 宁波市大榭中学老师胡四海办公室窗台上 , 摆放着一块特殊的接机牌 , 上面写着:“我们接——祖国最亲的人” 。
不久前 , 3位海军官兵从赤瓜礁来到宁波大榭开发区 , 参加“赤瓜礁-大榭中学”军民共建签约仪式 。 他们乘坐的航班延误了 , 空旷的机场里 , 胡四海和一起来接机的同事举着这块接机牌 , 等了3个多小时 。
3个多小时的等待时光 , 好像比30年还要漫长 。 这等待 , 仿佛穿越了时空 。
33年前 , 26岁的胡四海带领大榭中学“海鸥班”的学生向赤瓜礁海军官兵寄出了第一封信 。 从那时候起 , 等待就成了这位老师生命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等待着守礁官兵的回信 , 等待着与守礁官兵相见 , 等待着有朝一日能够亲自踏上那一叶孤礁 。
那片蓝色国土的火热礁盘 , 承载着一个个期待 。 在这位老师和一茬茬学生心中 , 所有的等待和坚守 , 都将开出最美的太阳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