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赤瓜礁:一群师生的“诗与远方”( 三 )


当一艘渔船经过赤瓜礁 , 钱靖得知后 , 匆忙中写了这封书信 , 委托渔民带出海 , 待渔船靠岸后投寄邮局 。
“孩子们需要英雄 。 ”王静说 , 她常常将赤瓜礁和守礁官兵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 现在将信交给胡四海老师 , 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受到鼓舞 。
一座城的温暖守望——
读着赤瓜礁来信 , 在感动中获取力量
大榭中学党支部书记胡美珍 , 与来自南部战区海军赤瓜礁守备部队的3名官兵相见 , 双方进行了一个简单仪式——对暗号 。
当他们说出“三沙-宁波”“鱼水-情深”的暗号之后 , 这段跨越地球20个纬度、33年的情缘终于翻到了新的一页 。
鱼水情深 , 就像是大榭这座岛城的“城市符号” 。
“这里的每个人都喜欢解放军 , 对大海有着深厚感情 。 ”大榭中学原校长章军说 , 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宁波 , 与舟山群岛的敌人隔海相望 , 大榭岛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当时 , 刚刚成立不久的人民海军 , 物资匮乏、武器落后、天堑难逾的情况下 , 毅然发起“渡海第一仗” , 成功解放大榭岛 。
“赤瓜礁的解放军 , 是我们最亲的人!”当“海鸥班”学生们和赤瓜礁官兵互通书信的事情被更多人知道后 , 胡四海出名了 。 他带的班级成了学生们向往的班级 , 许多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他所在的班级 。
有时候 , 寄出去的信会被退回来 。 不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的胡四海 , 总是将信一次次重新寄出 。 有一次 , 邮局工作人员忍不住劝他说:“您这样是寄不出去的 , 寄出去了对方也收不到 。 ”
“一定能收到!”胡四海老师向他讲述了他们与赤瓜礁官兵的故事 。 邮局工作人员听闻 , 不仅不收胡四海邮费 , 更保证会想尽办法将信寄到官兵手中 。
那一次 , 赤瓜礁官兵为大榭中学的师生寄来了赤瓜礁的海沙和贝壳海螺 。 他们在信中说:“同学们的心灵在老师的浇灌下 , 就像祖国南沙的海沙般 , 最细腻、最纯洁 。 ”
每一封来信 , 都是一堂思政课 。
大榭中学将赤瓜礁官兵的来信编成了德育课本 , 每名学生都会在教育课上大声朗读 。 去年 , 大榭中学还将早已毕业的“海鸥班”学生请回学校 , 向学生们讲述当年与赤瓜礁官兵的书信之情 。
听着学生们的朗读 , 已经毕业28年的刘幼花感慨万千 。
“曾经我也和他们一样 , 读着赤瓜礁的来信 , 在感动中获取力量 。 ”1991年元旦 , 第一封从赤瓜礁来的回信寄到大榭中学 , 时任团支部副书记的刘幼花 , 和胡四海老师一起拆开信封 。
“因为担心被海水浸湿 , 官兵们用了2个信封 。 ”但信上 , 仍然有斑驳的水印 。
刘幼花和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了来信:“人民永远是战士的力量源泉 , 你们永远与我们同在 。 万水千山能阻绝彼此相见 , 怎能隔断我们携手共守南沙的钢铁意志 。 ”
曾经 , 年幼的刘幼花被赤瓜礁官兵的爱国奉献之情深深打动 。 长大后 , 她嫁给了一名军人 。 “成为军嫂是我从小就种下的种子 。 ”刘幼花说 。
军嫂 , 在大榭是一个光荣的称谓 。
大榭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黄金国说 , 几年前 , 一名海军军官在执行护航任务前 , 妻子发生了严重车祸 , 他将妻子送到医院 , 向亲自前来做手术的院长敬了一个军礼 , 说:“我把爱人交给你了……”
“守礁官兵守着国 , 我们就在他们身后守望着他们 。 ”这位院长说 。
这次 , 赤瓜礁官兵为大榭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赤瓜礁礁花——太阳花 。
官兵们在信中说:“希望大榭的亲人们 , 能精心培育 , 让‘赤瓜礁精神’开遍岛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