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和历史是两回事情 。原因是由于历史原因,南宋等朝代渴望统一北方的呼声极很高,导致历史中的文化和民众的舆论偏袒诸葛亮这一边 。当然,罗贯中老先生的尊刘抵曹也不能算错,毕竟演义写的还是很精彩,比三国志耐味多了 。所以对于这段历史大家心中有数就好了 。
《隆中对》是了解诸葛亮和一部《三国演义》的核心关键 。这个大策划的第一步就是“跨有荆、益” 。荆州当时辖有九郡,包括了今日之两湖全部和两广的北部,无论处于中国腹心的地理位置之重要,还是面积之广大,都足以使“有志图王者”“心摇旌迷” 。赤壁一战的核心问题就是决定荆州归属,连夷陵大战也是因荆州易帜引发的 。其中周瑜和诸葛亮又联合又斗争的故事,不但成为赤壁一役成败的关键,而且还为决胜以后情节的发展增添了袅袅不绝的余韵,留下最著名的的警语,便是周瑜临终前发出的感慨:“既生瑜而何生亮” 。
用金庸小说的套语(“套语”为话本小说的语词系统之一,颇近古意)来说,周瑜用尽心机谋害诸葛亮的种种打算失败之后,应该取的正确态度是“学艺不精,技不如人,认栽 。”何况“小时候胖不算胖”,“退后一步天地宽”,“留得青山在”,“躲过初一,还有十五”等等,为自个想开点的说词道理有的是,何至于气死呢?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真的是气小量狭之人吗?】说气小量狭,实在冤枉了历史上的周瑜,《三国志》反而特别赞许过他的“性度恢宏,大率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裴松之註《三国志》引《江表传》则补充说:“(程)普颇以年长,(本文由天天爱养生网整理发布),数陵侮瑜 。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 。普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时人以其歉让服人如此 。”可见历史上的周瑜和小说戏剧中的周瑜差别之大,远胜于曹操 。奇怪的是却没有热心人替他翻案,后人作翻案文章,说不定也有势利心作祟 。
唐宋以前,历史上认定赤壁之战的主帅是周瑜,如李白的《赤壁歌送别》诗就说“二龙相争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还特别强调“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两位都是川人,却都没有提到诸葛亮什么事,就是明证 。北宋以后理学提倡尊王学说,朱熹在《通鉴纲目》中首先遡刘备为正统,诸葛亮地位也大幅上升,说话戏剧艺人讲述三分故事,东吴患得患失的私心被张扬出来,尤其是他们趁关羽北上宛洛,威震华夏之机偷袭荆州,致使诸葛亮《隆中对》恢复中原的策划功亏一匮,尤其为南宋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士民所痛诟 。
主题一经确立,元人《隔江斗智》杂剧描写诸葛与周瑜间争斗,周的形象因之被改塑 。这也有艺术上的需要,否则就衬托不出诸葛亮的智谋气度的高超 。衬托人物一般都以常人常态为基准,如《西游记》中猴哥儿的兄弟猪八戒的设置,都使主人公或因智谋之高妙出人意表,或因理想之虚幻令人回味 。《三国演义》情况略有不同,它先用才智相若的周瑜,后以韬略相捋的司马懿来衬托、突出诸葛亮,以使诸葛亮一线贯穿 。以至有读者认为《三国》自五丈原后可以不读,《红楼梦》自焚稿后不忍卒读的感慨来 。周瑜不幸被选来担任这种尴尬角色,自然要写成嫉贤妒能,偏狭忌刻的人物了 。
标签:三国周瑜
- 揭秘野史 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背后隐情
- 周瑜后人是学霸 据说罗贯中因嫉妒他恶搞周瑜
- 什么样的女人是男人心目中的完美情人
- 个人简历个人简介怎么写
- 中肯怎么写
- 物权法中的对抗会产生什么后果 物权能对抗债权吗
- 论文中的研究现状怎么写
- 美服的服怎么写
- 开题报告难点怎么写
- 古代六艺中的御是指什么 古代六艺中的御是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