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和《潍坊的风筝》

|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和《潍坊的风筝》
本文图片

编者按:《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20版)刊发了著名散文家王剑冰老师的散文《潍坊的风筝》 , 引起很大反响 。 近日 , 王剑冰老师应邀给潍坊日报社发来了自己朗读的视频片段 , 并谈及写作本文的意图 , “到了潍坊才知道 , 为什么这里能成为风筝之都 , 也才知道 , 世界上大多的风筝 , 都是来自潍坊 。 风筝是潍坊的一张城市名片 。 我就想用风筝来带潍坊 , 通过写风筝把潍坊的好写出来 。 ”

云和风筝换了位置 , 或者说 , 云为那些风筝腾了位置 。 喷薄而出的朝阳中 , 一下子喷薄出那么多风筝 。 那是开在天上的花 。 越开越多的花 , 成为故乡的风景 。
风筝古时称为鸢 。 潍坊的别名就是鸢都 。 从“潍坊国际风筝节”放飞的风筝 , 差不多飞了四十年 。
|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和《潍坊的风筝》
本文图片

在中国向欧洲传播的发明中 , 有学者把风筝列入其中 。 明代 , 潍坊就有了放风筝的习俗 。 这一娱乐工具或从海上传出 , 融入不同国家的民众生活 。
|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和《潍坊的风筝》
本文图片

整个天空生动起来 。
所有的风筝都没有想到 , 它们会构造出另一个世界 。 它们以单纯的自我 , 组合成群体的丰富 。
|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和《潍坊的风筝》
本文图片

它们有的天真 , 有的老成 。 有的是戏曲中的脸谱 , 有的是栩栩如生的造型 。 婀娜的嫦娥 , 耿直的郑板桥 , 黑脸的包公 , 更多的是动物世界:蝴蝶、瓢虫、蜻蜓 , 还有一个大章鱼 , 那么多的须尾 , 简直让人怀疑它是否能升起来 , 可它竟然一点点地飞起来了 , 而且离地面越来越高 , 真是不可思议 。
|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和《潍坊的风筝》
本文图片

还有蓝宝石风筝 , 这也许是昌乐人放的 , 蓝宝石是潍坊昌乐的特产 。 还有一对大萝卜 , 倒栽在云中 。 “烟台苹果莱阳梨 , 不如潍县萝卜皮 。 ”潍坊的萝卜盛名在外 , 这应该就是潍坊本地人放的 。
|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和《潍坊的风筝》
本文图片

在这里 , 会上演关于风筝的传奇 。 听说 , 有一只巨大无比的“蜈蚣” , 被十几个人扛着来了 。 这也能放起来?试试吧 , 在这风筝之都 , 谁不想有大胆的尝试?喊着 , 吼着 , 跑着 , 那庞然大物真的飞起来了!
|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和《潍坊的风筝》
本文图片

|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和《潍坊的风筝》
本文图片

云端的气流大了起来 , 带着冲击力 , 将一些鸢尾冲撞得抖抖颤颤 。 那场面变得更加活灵活现了 。 还有零散的小鸢 , 在如盖的大鸢中间挤来挤去 , 有如一轮月亮周围团着一圈流星 。

|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和《潍坊的风筝》
本文图片

潍坊人不仅喜欢放飞风筝 , 还喜欢制作风筝 。 据统计 , 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风筝都出自潍坊 。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风筝节的举办 , 潍坊开始有了大大小小的风筝厂 。 我在杨家埠一家风筝厂看到 , 有专门负责设计、制作、描绘、包装的人 , 还有专门负责试飞甚至网上销售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