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子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全株枯萎,茎基缠绕白色菌索或菜籽状茶褐色小菌核,患部变褐腐败 。土表可见大量白色菌索和茶褐色菌核 。病害发生在近土表的茎基部,变褐腐烂 。切开病茎组织,从外侧开始有茶褐色或黑褐色的腐烂向中心发展;木质部也向上变色,羽状辐射形生长的白色菌丝可蔓延到周围土壤表面;其后在病部及周围土表菌丝体上形成初为白色、后变黄褐色油菜籽大小的菌核 。植株感病后,通常整株倒伏死亡 。在扦插床上,从插穗的愈合形成区开始发生湿腐,也可引起严重的根颈腐烂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或菌素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 。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或菌索产生菌丝进行初侵染 。病株产生的绢丝状菌丝延伸接触邻近植株或菌核借水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传播蔓延 。连作或土质黏重及地势低洼或高温、多湿的年份或季节发病重 。病原菌寄主范围广泛,可为害仙人掌、兰花、松鼠尾、瓜叶菊、菊花、金鱼草、波斯菊、大理菊、鸢尾、郁金香、风信子、百合、玉簪等几十种植物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残存在病残体、病株、野生植物和土壤中 。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但在水中和湿土中存活期很短 。高湿时有利病菌蔓延,病害发生盛期在夏季 。【防治方法】①避免与感病植物连作;施用的基肥应当充分腐熟,以免肥料带菌;适当通风,避免栽植过密 。②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或用50%退菌特,每平方米59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淋灌5%井冈霉素水剂1000~1600倍液或50%田安水剂500~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株(穴)淋灌0.4~0.5L 。结合翻地,每667m²掺施100~150kg石灰粉,使土壤微碱化,可抑制白绢病菌繁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