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上博讲坛“小小古代铜镜映照大千世界”

铜镜|上博讲坛“小小古代铜镜映照大千世界”
文章图片
图说:主讲人: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青铜研究部副主任马今洪
“夫以铜为镜 , 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 可以明得失 。”对中国古人来说 , 铜镜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用具 , 又具有更加独特而深刻的文化意义 。一面小小的铜镜 , 到底映照了什么?昨天 , 由上海博物馆与新民晚报主办的上博讲坛第二季继续开讲 ,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青铜研究部副主任马今洪为大家进行了解读 。
铜镜何处来?
从现有的考古发掘看 , 中国在公元前二十世纪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已有铜镜出现 , 历经商周、汉唐以迄明清长期流行 , 直至近代大量使用玻璃镜以后才逐渐消失 。与西方铜镜多带有手柄不同 , 中国铜镜镜背多有穿孔用以系绳 , 即可手持 , 也可放在镜架、镜台上使用 。
铜镜|上博讲坛“小小古代铜镜映照大千世界”
文章图片
图说:仙山并照四神纹镜(隋)
中国铜镜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专家学者中传播最广泛的说法是 , 铜镜源于铜鉴 。他们认为 , 中国古人的照容方式经历了由自然界中的止水 , 到在铜鉴内盛水 , 再到无水光鉴 , 最后才演变为铜镜 。也有人认为中国铜镜源于取火使用的凸面镜——阳燧 , 更有人觉得铜镜源流问题与中国早期映照方式的发展不能混为一谈 , 铜镜最初可能是宗教仪式或者装饰用品 。马今洪总结 , 中国古人的照容方式并不是沿着单线发展的 , 铜镜的出现 , 很可能是多个源头同时发展的结果 。
“美镜”用途广
美镜映佳人 。铜镜的诞生 , 代表着古人对容貌的重视和审美意识的增强 。这种审美 , 也反映在了铜镜本身 。从最早齐家文化时期的几何纹饰 , 到战国采用分铸、镶嵌等工艺 , 再到汉至隋唐的浮雕、鎏金、金银平脱、嵌螺钿 , 甚至能在镜背上见到“练形神冶 , 莹质良工 , 如珠出匣 , 似月停空 , 当眉写翠 , 对脸傅红 , 绮窗绣幌 , 俱含影中”这样用词讲究的骈体文铭文 。这些纹饰华丽、铭文丰富、形制美观、铸作精良的铜镜 , 既是百姓常用的日用品 , 也是贵族阶层彰显身份的“奢侈品” , 更是如今珍贵的古代艺术品 。
铜镜|上博讲坛“小小古代铜镜映照大千世界”
文章图片
图说:仙山并照四神纹镜(隋)
纹饰丰富的铜镜 , 被古人用以承载追求幸福安康的祈愿祝福 。尤其铜镜多为爱美的女子梳妆使用 , 自然也成为了女子们“爱情的见证” 。汉镜中有不少诸如“君有远行镜”的铜镜 , 上面刻着表达男女爱情的铭文 , 其中相思铭占比最大 。许多古代女子会将自己的铜镜送给即将远行、出征的丈夫 , 寄托彼此的牵挂 。
此外 , 由于具有映像功能和反光作用 , 铜镜从出现之初就被与太阳联系起来 , 赋予了宗教色彩 。人们认为 , 铜镜能够照射出鬼魅原型 , 起到保护生灵的作用 。在《西游记》《封神榜》等经典神话作品里 , 都能见到“昆仑镜”“照妖镜”等神仙法宝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