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郑谷这首咏雪佳作缺少了什么?为何被苏轼讽刺】前言
古人作诗 , 有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炼意不如炼格之说 。
晚唐诗人郑谷 , 有一首《雪中偶题》:
乱飘僧舍茶烟湿 , 密洒歌楼酒力微 。
江上晚来堪画处 , 渔人披得一蓑归 。
但是很不幸 , 这首诗却成了“气格如此之卑”的例子 。
本文图片
一、写雪不言雪的名篇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评价这首诗说:
首句见雪之阴舒 , 次句见雪之寒威 , 以形容言 。 后二句见雪之景趣 , 以想象言 。 诗中不言雪 , 而雪意宛然 ,
周珽赞许这首诗 , 虽然没有一个雪字 , 但是“雪意宛然” 。 后人举例白战体作诗 , 常常用这首诗举例 。
所谓的白战体 , 指诗人作诗不允许用常用的俗字 , 如同战士不持兵刃空手作战 ,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
东坡效欧阳体作雪诗 , 不用“盐、玉、鹤、鹭、絮、蝶、飞、舞、皓、白、洁、家”等字 。 中间云:“老僧斫路出门去 , 寒液满鼻清淋漓 。 洒袍入袖湿靴底 , 亦有执板上阶墀 。 ”其他形容皆类此 。
然古今雪诗 , 不犯东坡所记字 , 如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 , 密洒歌楼酒力微”....
东坡效欧阳体作雪诗 , 指的就是白战体 。 当年欧阳修与人雅集 , 席上作咏雪诗 , 即不用这些盐、玉、鹤、鹭、絮等常见的咏雪俗字 。 苏轼逞技 , 也学老师作雪诗 。 苏轼的这首诗不如郑谷的这首诗流传得广 。
绝句短小易于传播是原因之一 , 另外郑谷这首诗确实写出了雪的意境 。 据说《古今诗话》记载说 , 有个姓段的画家 , 用其诗意作了一幅雪图 , 专门赠给了郑谷 , 郑谷一高兴 , 又作了一首诗:
郑谷《雪诗》云:“乱飘僧舍茶烟湿……”有段赞善者善画 , 因采其诗意为图 , 曲尽潇洒之意 , 持以赠谷 。 谷为诗以谢之云:“赞善贤相后 , 家藏名画多 。 留心于绘素 , 得意在烟波 。 属与同吟咏 , 功成更琢磨 。 爱余风雨句 , 幽绝写渔蓑 。
苏轼还曾作诗赞许:
渔蓑句好应须画 , 柳絮才高不道盐 。 《谢人见和前篇二首》
上联即用郑谷的典故 , 下联用谢道韫的典故 , 二人都是咏雪的高手 。
本文图片
二、气格如此之卑
但是为什么有人又说 , 郑谷咏雪诗 , 气格如此之卑呢?
还是先从苏轼说起 。 黄庭坚有一个外甥名叫洪刍字驹父 , 他在《洪驹父诗话》中写道:
东坡言郑谷诗“江上晚来堪画处 , 渔人披得一蓑归” , 此村学中诗也 。 子厚云: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信有格也哉 , 殆天所赋不可及也 。
在这里 , 苏轼把郑谷的这首咏雪诗 , 与柳宗元的咏雪诗作了比较 , 称郑谷的这首诗是村学中诗 。 大意是 , 见识、地位、志向不高的人 , 才会如此作诗 。
而柳宗元的诗不同 , 苏轼认为“信有格也哉” , 所谓的格 , 在这里很清楚是指有寄托 。 郑谷咏雪诗 , 仅仅是写雪而已 。 柳宗元咏雪 , 不仅写雪 , 还写出了人生的感悟 。 这就是两首诗的差别 。
叶梦得在《石林诗话》直接说道:
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 , 密洒歌楼酒力微” , 非不去体物语 , 而气格如此之卑.....
非不去体物语 , 意思是并非没有去掉“体物语” , 所谓的“体物语”就是指苏轼、欧阳修咏雪不用的盐、玉、鹤、鹭、絮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