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 秋分养生必须注意四大点( 二 )


首先,无病就不需要进补 。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 。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 。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
其次,不要慕名进补,养生专家称,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 。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
此外,如果要进补,应该分清虚实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 。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 。
专家强调,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建议进补还需适量 。“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 。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应根据季节改变及时作出调适 。
饮食:多吃“辛酸”果蔬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 。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
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 。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
饮食上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补充些水来养阴润燥,例如喝些白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 。
二、在秋分节气中最好能多吃一些水果 。水果中含有我们人体必需的水分和维生素,多吃水果能够有生津润燥的功能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适合吃的,像西瓜、哈密瓜这些以寒性为主的水果还是少吃为好 。多吃一些苹果,水梨这类的水果 。
三、在膳食中,还可以多加些蜂蜜、百合、莲子、芝麻、木耳、银耳、冰糖等清补润燥的食材,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
秋分节气养生保健
阴平阳秘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
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 。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 。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 。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
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 。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 。同时,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
收敛闭藏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