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心得怎么写

1. 参加教研活动的即时感想怎么写 这次参加了教研活动 , 虽然是“外行看热闹” , 但还是认为外行也应积极参与研究 , 所以决定借这个机会跟大家碰碰思想 , 如果能让大家觉得外行的视角也是值得重视的元素 , 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
我一直认为 , 教研活动的主要价值在于促进教师的成长 , 所以其重点在“研”不在“教” , “教”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 但不论“教”得成功或失败 , “研”一定能有成果 , 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能成为“研”的成果 。事实上 , 一堂课的成败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我们要能通过一堂课的研磨 , 发现举一反三的规律——我不主张将在教研活动中的表现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依据 , 就是因为这样做往往导致在纯净的研究活动中掺杂多余的东西 , 束缚大家的思维 , 影响对真理的探究 ,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 , 基本上就可以宣告 , 我们又扎扎实实玷污了一次学术精神——为避免某些不应有的影响 , 我不想对所听的课逐节加以评述 , 只想围绕课堂评价标准 , 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 其中列举的一些案例 , 也只是为了证明某个观点 , 并不代表对整堂课的评价 。
那么 , 到底该怎样评价一堂课呢?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 业内也不乏新颖、时髦的理论 , 而我还是喜欢用最原始的方法对课堂作原生的解剖: 一看角色 , 讲求“美”与“和” , 要变“牵牛”为“放羊” 。角色即人 , 即教师和学生 。
“美”是形象性标准 , 课堂上教者与学生的仪态、行为、语言 , 以及留下的其他印迹如板书、作业、作品 , 乃至营造的场景氛围 , 都可以成为美的元素 , 都是课堂教学艺术性的直接体现 , 教者应想方设法挖掘、展现一切美的元素 。这次活动中 , 我听各位优秀教师上课 , 感觉如坐春风 , 美不胜收 。
“和”是协调性标准 , 主要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的处理 。我主张变传统的“牵牛式”的师生关系为“放羊式”的关系 , 关键就在一个“放”字 , 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自主解决问题 , 自主掌握知识 , 甚至自行探索、总结方法 。
生活中 , 我们看到放羊娃放羊 , 并没有给每一头羊拴一根绳子 , 但从不会走失一只羊 , 其中的奥妙至少有三:一是丰草环境的吸引效应 , 二是羊群集体的同化效应 , 三是对特殊个体的关注效应 , 将类似的效应引入课堂 , 我以为就构成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应有之义 。我个人并不十分欣赏老师像一个强势的导演来控制情节的发展 , 我以为教师只是学生的拐杖 , 拐杖存在的价值是为了最终被丢掉的 , 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孩子们引到一片广阔的求知天地 , 激发班级、小组等各种团体的学习活力 , 并对可能掉队的一些特殊个体给予足够的关注 。
在徐卫老师的语文课堂上 , 我欣喜地看到了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有益探索 , 但总体而言 , 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二看道具 , 讲求“实”与“巧” , 要变“时装”为“武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