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以上烧伤怎样治疗?

中度以上烧伤引起明显的全身反应,早期即可发生休克等 。因此必须在伤后重视全身治疗,已有休克等危象者更应在处理创面前先着手治疗 。
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方法是根据Ⅱ°、Ⅲ°烧伤面积,补液以维持有效血循环量 。
【中度以上烧伤怎样治疗?】1.早期补液的量和种类国内、外研究者对烧伤补液疗法设计了各种方案(公式)、 。按此方案,一体重60kg烧伤Ⅱ°面积30%的病人,每一24小时内补液量应为[60×30×1.5(额外丢失)]+2000(基础需水量)=4700(ml),其中晶体液1800ml、胶体液900ml和葡萄糖液2000ml 。第二个24小时应补晶体液900ml、胶体液450ml和葡萄糖液2000ml(共3350ml) 。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液,因可避免高氯血症和纠正部分酸中毒;其次选用等渗盐水等 。胶体液首选血浆,以补充渗出丢失的血浆蛋白;但血浆不易得,可用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暂时代替;全血因含红细胞,在烧伤后血浓缩时不相宜,但浓度烧伤损害多量红细胞时则适用 。
2.补液方法由于烧伤后8小时内渗出迅速使血容量减少,故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的1/2应前8小时内补入体内,以后16小时内补入其余1/2量 。就扩充血容量而论,静脉补液比较口服补液确实有效 。尤其对面积较大或(和)血压降低者,需快速静脉输液 。要建议有效的周围或中心静脉通路(穿刺、置管或切开) 。对原有心、肺疾病者,又须防避过快输液所引起的心力衰竭、肺水肿等 。输液种类开始选晶体液,利于改善微循环;输入一定量(并非全部估计量)晶体液后,继以一定量的胶体液和5%葡萄糖;然后重复这种顺序 。5%葡萄糖不应过多或将估计量全部连续输注,否则会明显加重水肿 。Ⅲ°烧伤面积超过10%或休克较深者,应加输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硷化尿液 。口服饮料(每dl含氯化钠0.3g、碳酸氢钠0.15g、或加少量糖、香料等),可以引起补液作用,但要防避引起急性胃扩张 。
以上为伤后48小时的补液方法 。第3日起静脉补液可减少或仅用口服补液,以维持体液平衡 。
因为烧伤病人的伤情和机体条件有差别,补液的效应也不同,所以必须密切观察具体情况,方能调节好补液方法 。反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有:①口渴 。②每小时尿量不足30ml(成人),比重高 。③脉搏加快和血压偏低(或脉压减少) 。④肢体浅静脉和甲下毛细血管不易充盈 。⑤烦躁不安 。⑥中心静脉压偏低 。较重的、尤其是并发休克的烧伤病人,需留置导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以便监测 。此外,还需化验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血pH和CO2结合力等 。存在血容量不足表现时输液应较快,待表现好转时输液应减慢,直至能口服饮料维持 。有时快速输液使血容量一时间过大(中心静脉压偏高),宜用利尿剂以减少心脏负荷 。
全身性感染的防治烧伤后的全身性感染,少数在早期可能与休克合并发生(称暴发性脓毒血症),后果极严重;其余是至组织水肿液回收阶段(多在伤后48~72小时)较易发生;发焦痂分离或广泛切痂时,又容易发生 。实际是在创面未愈时细菌均有可能侵入血流 。特别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如深度烧伤范围大,白细胞和免疫功能降低,脓毒血症容易发生 。表现有:①体温超过39℃或低于36.5℃ 。②创面萎陷,肉芽色暗无光泽,坏死组织增多,创缘炎症反应突然退缩,新上皮自溶等 。③创面或健康皮肤处出现知斑点 。④白细胞计数过高或过低 。⑤烦躁不安、反应淡漠等嗜睡等神志失常 。⑥休克征象 。⑦呼吸窘迫急促、腹胀等 。
1.防治感染必须从认真处理创面着手 。否则,单纯依赖注射抗生素难以有效 。
2.选用抗生素①伤后早期宜用大剂量青霉素G注射,可合用棒酸或青霉烷砜(β内酰酶抑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常见的混合感染有效 。②创面明显感染时常有为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混合感染,可选用氮苄青霉素、甲硝唑、红霉素、林可霉素、头饱噻吩、头孢唑林等 。③有绿脓杆菌感染时可选用羟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头孢磺啶、多粘菌素B等 。选择抗生素注射注意病人的肝、肾等功能状态,以防大剂量用药产生更多的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