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经常说这四句话的人,暴露他的德行浅薄,不能与他为友


孟子|经常说这四句话的人,暴露他的德行浅薄,不能与他为友
文章插图

文/芨芨草德行,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有德行,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位。宋代理学家杨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意思就是说,人只要有德行,就能具有一切的优点。如果你还不能理解,就来看一下英国哲学家洛克说的: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这样,对于德行的理解和它的重要性,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吧?为什么要讨论“德行”的问题,是因为我和一位老人家刚刚围观了一场吵架:两个中年男人吵得脸红脖子粗。老人一边看,一边叹息。他对我说:这场架,无论谁赢谁输,其实都是输家,因为,他们输掉了自己的德行。老人说:我们说德行,可能你们年轻人更愿意说是素质,其实都是一个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有些人,很容易通过他的言语来泄露他的德行,他们经常会说一些话,让你觉得无法接受。确实,有些人一开口,你就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德行”。至少,我听过这几句话。
孟子|经常说这四句话的人,暴露他的德行浅薄,不能与他为友
文章插图

01 你懂啥?我吃盐多过你吃米。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农村人说话比较糙,特别是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经常是以一个“啥都懂”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听得最多的,是一句“你懂啥?老子吃盐比你吃米还多”。意思就是说孩子小,什么都不懂。而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懂,反正在做爹的眼里,就是什么都不懂的。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失败的,因为首先,这位做父亲的就是一个失败的人,他在孩子面前,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德行。我们有一句话,叫“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只会显示自己有能耐的人,一个只会说粗话教训孩子的人,怎么可能奢望他的孩子能够成为有德行有作为的人呢?读书时读过《孟母断机》的故事:孟子幼时,不喜欢读书,甚至还有逃学的行为。有一次,他逃学回到家中,被孟母发觉。孟母没有责备儿子,而是手上一用力,把正要织好布的梭子全给弄断了。孟子问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孟母说:读书求学就像我织布一样,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的。线如果不能织成布就没有用处,人如果不能学成才也没有用处;织布需要一根线一根线来织成,读书也需要一天一天努力用功才能积累知识。你这样不好学,又逃学,以后怎么可能成才呢?孟子听完很惭愧,从此一心向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代圣贤。试想一下,如果孟母像那位父亲一下,只是一味地责骂,孟子又怎么可能懂得“求学如织布”的道理呢?
【 孟子|经常说这四句话的人,暴露他的德行浅薄,不能与他为友】孟子|经常说这四句话的人,暴露他的德行浅薄,不能与他为友
文章插图

02 你算老几?我父母都没有这样管过我。曾经在街上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年轻人不知为什么跟一位老者起了冲突。老者估计是说了年轻人几句,就听见年轻人横着眼说:“你算老几?我需要你来教育?我的父母都没有这样管过我!”老者听了这话,忽然就对年轻人说:“年轻人,我道歉!我收回刚才的话,我为你的父母点赞!”说完,老者转身而去,年轮人却傻在了当场。我也在那里静静站了很久,一直在思索着老人的话。老者的及时“道歉”其实是一种挺“讽刺”的行为。他的道歉,他的点赞,无形中都暴露了年轻人一家的浅薄德行。一个孩子长成这样却不管教的家庭,有什么可以值得点赞的呢?但老者明显不想惹事,也不想为别人教育孩子,所以他明哲保身,抽身离去。而我想,这位年轻人,又会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呢?在外面都是这样的“德行”,能指望他孝顺父母吗?他可说过“我父母都没这样管过我”,既然没管过,说明是溺爱的,是纵容的,这样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会有孝顺的品德吗?恐怕这个几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