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守护好河北民间文学的根脉( 二 )


数字科技让民间文学“活起来”
口口相传的故事传递着大众传统道德准则与价值观 , 海量歌谣、谚语蕴含着百姓的生活智慧和生产经验 。 如何让这些沉淀在民间的文学艺术走进大众生活 , 成为时代留给当代人的课题 。
以民间说唱卷为例 , 此次编纂只收录词 , 不收曲谱 。 如此一来 , 后人将无法了解这些作品所包含的丰富的地方音乐信息 。 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收录过程中会尽量多地补充除文字外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 不断完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数据库 。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河北卷·说唱卷》主编刘萍说 , 在这个数据库中 , 读者既可以看到与文本有关的音频、视频信息 , 还可以看到手抄本信息以及文本的电子文档信息 , 通过数字化技术让一些濒临失传的说唱艺术再次“活起来” , 走到人们生活中来 。
除了通过数字化复活民间说唱艺术外 , 如何发掘民间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和当代意义 , 也成为让民间文化“活起来”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
“过去 , 老百姓了解历史多是来自说书先生口里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明英烈》等 。 ”苑利说 , 这些说唱艺术在大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 在爱国主义思想、除恶济贫思想、清官政治理想以及惩恶扬善思想的养成过程中 , 发挥了积极作用 。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 , 我们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认识世界的价值和生活价值 , 与时俱进 , 让它们重新“活起来” , 再次走进百姓生活 。
在民间文学传播过程中 , 让更多文学艺术家以民间文学为资源进行二度创作 , 不失为助力民间文学“活起来”的另一种好办法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 上海美术制片厂的一批导演推出的动画片《葫芦娃》《宝莲灯》等 , 成为几代人铭记的经典作品 。 苑利认为 , 将民间文学元素与现代生活结合、运用数字化的科技手段进行重新发掘 , 无疑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
【中国|守护好河北民间文学的根脉】“此外 , 我国的民间文学对儿童成长的滋养不可估量 。 ”王锦强介绍 ,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社会普及系列读本已于2020年启动实际编纂工作 。 同时 , 也将尝试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 , 用动漫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 , 让民间文化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 走进更多当代大众的日常生活 。 (河北日报采访人员曹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