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除了朱自清的《背影》,中国文学长廊里还有哪些父亲形象让人感念至今

中国文学|除了朱自清的《背影》,中国文学长廊里还有哪些父亲形象让人感念至今
本文图片

“我渴望写出不一样的父亲 , 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 , 而且有小小的野心让读者诸君在他身上 , 窥见自己父亲抑或父辈的影子 。 这当然只能是奢望 。 我唯一能做的 , 就是把一位不加美化和修饰的父亲 , 如实地写进文章里 。 ”前不久 , 散文家向迅《与父亲书》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 , 尝试跳出脸谱化的父亲书写 。
说起文学长廊里的父亲形象 , 人们耳熟能详的有朱自清名篇《背影》 , 但更多鲜活生动的“背影”似乎屈指可数 。 我们真的理解父辈吗?如何写出父亲与孩子的多面关系?
《与父亲书》正是子辈写给父辈的深情之书 , 这里的父亲 , 远离神龛与光环 , 以随时都可能被淹没被遗忘的“草莽和失败者”身份 , 回到我们中间 。 他沉着、勇敢、热情、善良 , 也暴躁、自私、冷酷、胆怯;他早年面对困顿的生活满含悲愤 , 晚年面对疾病饱尝孤独……
湖北省作协主席、作家李修文评价 , 《与父亲书》“以切实充沛之力向着父亲的生命深处进掘 , 饱含人子之情 , 却也尽显了作为一个优异写作者的手起刀落:视角变幻 , 胜券在握;编织补缀 , 苦心历历;深情有私 , 而袒述无私 。 ”在他看来 , 某种程度上 , 向迅用写作使父亲又重新“诞生”了一次 。
中国文学|除了朱自清的《背影》,中国文学长廊里还有哪些父亲形象让人感念至今
本文图片

书中很多细节打动了李修文 。 比如 , 作者父亲晚年身患重病 , 当一个人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 , 人的尊严是一种被动的呈现 , “而这种呈现既要靠一个儿子对父亲真正的体恤 , 同时也需要一个作家有足够的审美、足够的力量 , 把左右为难的的父亲精确表达出来 。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准确宽阔的眼光 , 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父亲 , 有时候我们直面时反而充满恐惧 。 作为有抱负的写作者 , 他实际上要精准控制 , 也要内心各种斗争 , 才有可能呈现出恰当的艺术效果 。 ”
再比如 , 书中写到父亲下楼很困难 , 嘴巴里不断发出若有似无的号子般声音——年轻做工时力气不足 , 工友们一起喊出来的号子 , 那是面对生存的困难 , 要给自己打气 , 鼓舞自己的生命力;老了走不动了 , 又是面向生命之根本局限、面向无能发出的吼声 。
在李修文看来 , 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 , 摆脱了非此即彼 , 尽力描写人生的复杂 , 黑白之间、彩色与无色之间的许许多多幽微暧昧、难以描述的地带 。 “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 人生有时候很难用简单的是非曲直、道德与非道德来清清楚楚表明出来 。 文学之所以有魅力 , 有不能替代的生命力 , 恰恰体现于此 。 ”
中国文学|除了朱自清的《背影》,中国文学长廊里还有哪些父亲形象让人感念至今
本文图片

向迅坦言 , 写《与父亲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 就是与父亲和解 。 他谈到 , 在成长过程中 , 的确与父亲有很多冲突或是不理解之处 。 “童年时期对父亲还是崇拜的 , 我父亲个子很高 , 感觉他是世界上无所不能的英雄;后来到了叛逆期 , 觉得父亲什么也不懂 , 就想离开他 , 越远越好 , 所谓逃离父亲;后来读书在外面生活 , 但和父亲沟通还是存在很大障碍 。 ”他援引作家卡夫卡给父亲写信中所说的——卡夫卡之所以写作 , 就是想写我无法扑在你的怀抱里 , 无法哭诉的话 。
也就是说 , 不少作家写文章的潜在动力 , 正在于要说给父亲听 。 “写《与父亲书》可能只是一个开头 , 后面还有许许多多关于父亲的事情 , 可能还会继续写 。 ”向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