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怎么写( 二 )


“料峭春风”三句 , 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 。刚才是带酒冒雨而行 , 虽衣裳尽湿而并不觉冷 。
现在雨停风起 , 始感微凉 , 而山头夕阳又给词人送来些许暖意 , 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 。“相迎”二字见性情 。
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 , 不让这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 , 这也就是他的旷达之处了 。“回首”三句复道心中事 , 含蕴深邃 。
向来 , 即方才的意思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 , 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 。
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陶渊明的退隐躬耕 , 是词人所仰慕的 , 但终其一生 , 词人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退隐 。
“未成小隐聊中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质言之 , 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退隐 , 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所欲归之处 , 也并非家乡眉州 , 而是一个能使他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安放的精神家园 。
“此心安处 , 即是吾乡” 。也正因如此 , 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 , 精警深刻 , 耐人寻味 。
方才遇雨时 , 词人没有盼晴 , 也不认为风雨有什么不好;现在天虽晴了 , 喜悦之情也淡得近乎没有 。因为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 , 有顺境有逆境 , 但在词人心中却无晴雨 , 因为“凡所有象 , 皆是虚妄 。
应无所住 , 而生其心”(《金刚经》) 。词人始终是泰然自若的 。
结句透过一层来写 , 是篇中的主旨 , 也是苏轼诗歌的典型风格——“坡仙化境”的很好体现 。所谓的“坡仙化境” , 就是在深挚、迫切、执著之后 , 忽然能够回转、放开 , 有类释家的先“执”后“破” 。
在此词中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潇洒镇静中不免带些抗争之心 , 也仍是另一种形式的“执”;“也无风雨也无晴” , 则是对之的升华 。如果将上片的结句比喻作禅宗里神秀和尚的偈语“时时勤拂拭 , 勿使惹尘埃” , 则苏轼此时“回头自笑风波地 , 闭眼聊观梦幻身”(《次韵王延老退居见寄二首》其一) , 似乎顿悟到了方才的冒雨徐行也多少有些作态 。
现在雨过天晴 , 一切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 , 有如六祖慧能的“本来无一物 , 何处惹尘埃?”词人这才回到真我 , 体悟到生命的真谛 , 这也才是真正的彻底的“破” 。在苏轼现存的360多首词作中 , “归”字竟出现了100馀次 , 这是深可玩味 。
2. 柳永的《定风波》怎么写赏析 这首词以代言体的形式 , 为不幸的歌妓似诉内心的痛苦 ,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歌妓的深怜痛惜 , 这在“万般皆下品 , 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是不为正统文人所认同的 。相传柳永曾去拜访晏殊 , 晏殊就以这首词中“针线闲拈伴伊坐”相戏 , 足见两者艺术趣味之迥异 。
这首《定风波》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 , 表现的是被情人抛弃者的一腔闺怨 , 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 , 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 , 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 , 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妇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