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二 )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文章插图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文章插图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文章插图

王羲之笔路开阔,这个简单的“公”字可见一斑,就是我们所说的“势大力沉”之“势大”的体现。后世书家基本都按这个规则书写,很少有紧缩在一起的写法。其中,笔路可以参考一下董其昌的字: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文章插图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文章插图

这个字参考一下《兰亭序》里的同字,笔法就一目了然。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文章插图

同样的,“义”字也是如此展开。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文章插图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文章插图

这种突出折笔的写法,王羲之常用。后人临《圣教序》,王铎倒是临的不错: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文章插图

王铎的折笔展开得更大,尤其是紧缩左边极力右展,这临学的就是笔势、方法,而不是死描字形。
当然,要说笔味,杨凝式的折笔展开,也独具自家风味: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文章插图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文章插图

《圣教序》中如“经”字挑笔,在行书中是运笔自然连带的结果,但王羲之有极夸张的一种展开: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文章插图

这就显得非常刚猛了,甚至说是过度刚了。在现在看来,也许会归于败笔一类,但是我们作笔法对待,而不是作字对待,就可知王羲之运笔的无拘、笔力的深刻。
这一笔,可参考董其昌的行草字,笔法清晰可见: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
文章插图

【 董其昌|行书“八法”,你虽然都懂,为何却写不到位】以上基于“永字八法”,对行书《集王圣教序》中的选字进行了解析。显然,这些伸展的笔画,犹如“鱼鸟之有麟凤”,展现了书家的趣味,根植于书写的笔法嬗变,有得有失,令人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