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把现成的城市日常变成一出戏

观众|把现成的城市日常变成一出戏
文章插图
Sonja Zugic观众|把现成的城市日常变成一出戏
文章插图
EXPANDER Film观众|把现成的城市日常变成一出戏
文章插图
Lafun Photography【 观众|把现成的城市日常变成一出戏】◎张岩
7月17日,由德国当代剧场艺术团体里米尼纪录剧团《遥感城市》系列作品剪辑而成的同名纪录片在北京歌德学院放映。2018年,里米尼纪录剧团曾在上海上演《遥感上海》,中国的新型剧场艺术爱好者对这一系列作品并不陌生。
彼得·布鲁克对于剧场艺术基本组成有著名论断——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之为空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下走过这个空间,从而就构成了一幕戏剧。但在里米尼纪录这一系列的作品中,城市空间不是空的空间,而恰恰是有着城市日常生活习惯与文化符号的盈满的空间。并且,创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向观众展现日常生活的原貌,而是从以还原事实为目的的社会学叙事中跳脱出来,在艺术的虚构与真实之间将日常生活材料安插在艺术作品的框架当中。观众往往在演出结束时才意识到这样一个艺术结构的存在和意义,在创作者的巧妙安排下,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空间完成了它向引发反思的艺术作品的嬗变。
《遥感城市》系列作品首演于2013年。如今,作品使用的主要手法“Audio Walk”已成为常见的新型剧场艺术创作手段,但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仍能看出其出色的运用。《遥感城市》的演出程序往往是这样的:观众在某个城市中的某个地点集合,工作人员给每名观众发放耳机和播放器;播放器中的语音是统一播送的,耳机中传来名叫瑞秋的女声语音,观众在指引下开始在城市中漫步、行动。《遥感城市》系列的城市漫游路线有一个基本固定的模式,从一个城市的公墓开始,到一个高层建筑的屋顶结束。两点之间,观众会被指引着走过城市的公共空间,包括高速公路、商业中心、城铁站、生活用品超市、地下车库、餐馆、医院和宗教场所等。观众在这场漫步中将自身的身份与场所割裂开,成为思考着的旁观者;或者进而从反对实用性的角度向这些场所的公共用途提出挑战,比如将自动扶梯平台看做剧场的舞台,游戏式地跳出地铁车厢,目不转睛地观察在餐厅中吃饭的陌生人。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日常生活景观改变了面貌,摆脱了它既有的原则与目的;城市日常生活景观不再处于实用性的规则里,而是带给观众艺术的、亲密的体验。
与此同时,耳机中的语音会不断向观众抛出问题,这些问题有时显得怪异、恐怖。这引入了作品立意中的另一个重点,那就是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反思。与对城市空间的观察一样,这一反思是通过引发观众的个人感受,甚至引发错误的感受而进行的。瑞秋提出的这些问题有时甚至是可怕的:当观众站在高处时,瑞秋会说“如果我让你跳下去,你会跳吗”;当观众站在医院的时候,瑞秋会说“当你老了,你会把自己交给我吗”。甚至在最后,女声瑞秋毫无缘由地变成了男声彼得。在观众对日常生活空间的亲密体验之下,这些问题更增进了一步对日常感知的嬗变。观众在某一时刻会意识到,自己似乎犯了某种错误,并感到不安。而这一在创作者的引导下而犯的错误,恰恰就是被规训的观众在传统的戏剧剧场中所遵循的最理所应当的剧场效力之一——对于角色的认同。观众像认同舞台上的由真人扮演的传统戏剧人物一样认同了瑞秋,将自己的感知以完全信任的、被动的态度交给了人工智能。当然幸运的是,这里的人工智能仍是真人扮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