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穿越千年的“运河百科全书”( 二 )


还有南宋馒头窑,来自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重达33吨,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床、烟道五部分组成。宜兴靠近荆溪、江南运河等多条运河,又是著名的陶都,这座烧制砖瓦的南宋古窑见证了这段历史,也反映了古代运河沿线发达的手工业。
在专题展览“隋炀帝与大运河”中,以隋炀帝杨广乘坐龙舟南下,自作《早渡淮诗》为引,徐徐展开这个历史人物与大运河的故事,讲述隋炀帝与扬州及大运河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大运河的开凿,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为了争霸中原,吴国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古水道,开凿了胥溪、邗沟、黄沟三条运河。因为对运河开挖起到了开创作用,吴王夫差也被称为大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其中邗沟的开凿,是有史料记载的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段,被认为是大运河的开端。作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历史至今已流淌2500多年。
百科全书|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穿越千年的“运河百科全书”
文章插图
南宋馒头窑
邗沟全长400里,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河道,后期成为隋唐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扬州和淮安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因邗沟而生。在此后的2500多年里,邗沟一直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期,浙东运河的前身山阴故水道也基本形成,到目前仍是保存较好的人工运河之一。
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乘船可以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为后世开凿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基础。到隋唐时期,除形成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外,还对运河进行了疏浚和整理。大运河的航运地位更加突出。唐人李吉甫曾形容大运河:“东南郡邑,无水不通;天下货利,舟楫居多。”
大运河是流淌的、活态的文化遗产。与展品堆砌的传统博物馆不同,该馆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让古老运河宛若“新”生。可以说,这是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的又一生动实践。
这里除了展出的文物,声光电的互动体验区让观众通过互动,了解运河的发展历史以及运河周边城市。该馆全面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5G、VR等引入古老运河,给公众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公众在展厅即可“穿梭时空”看到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舟船式样、漕运盐利、市井生活,以及沿线的自然生态,体验大运河流域的历史积淀和人文风貌。
百科全书|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穿越千年的“运河百科全书”
文章插图
文物与高科技相结合,就“活”起来了。展览为中国大运河舟楫主题的多媒体互动体验展,以实体体验结合数字多媒体虚拟体验的方式,讲述大运河舟楫的演变、舟楫的类型等相关知识与故事,展示大运河舟楫带来的南北文化融合与古今美好生活。
展厅里的沙飞船,吸引参观者登船身临其境体验。360度环幕生动还原三段大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和繁荣景象,置身船头,千百年的运河美景尽收眼底。蔚蓝色的河水是背景,碧波拍打着船舷,样式不同的船只沿河而行,纷至沓来,展现了不同时期大运河的船舶和漕运文化。除具有运输功能外,在千百年的水运历史上,这些舟船还是流动的画卷、舒适的家。
大运河的珍贵不仅在于流转千年的物质遗存,更在于运河畔“人间烟火”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至岸边,两岸繁华的街景映入眼帘。酒肆、戏台、胭脂铺、餐馆……博物馆打造的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再现了运河两岸的繁华景象,一条主街以真实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体验将运河故事进行串联,一眼千年带观众完成了穿越唐、宋、明、清的时光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