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小二|墨家为何在后世销声匿迹?“尚贤”需知进退,“墨守”不可过头( 二 )


墨翟这种“不问出身,只看才能”的说法,其提出时遇到的阻力,以及该理论的“先进性”,就和西方力排众议坚持“日心说”的哥白尼一样,近乎属于“蒙昧时期的一道光”,十分可贵和难得。

颜小二|墨家为何在后世销声匿迹?“尚贤”需知进退,“墨守”不可过头
文章插图

2、墨翟“尚贤”思想中的“美中不足”就事论事,以墨翟“尚贤”思想来说,就战国时期,墨翟的看法十分有远见,“三观很正”,非常值得提倡。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
墨子的观点对于人世,就好像“理论”对于“实践”一般。而这一点,便是墨翟尚贤思想中“美中不足”的地方。
“理论”和“实践”百分百契合的情况,往往十分单纯和纯粹。
而墨翟提出的是“需要绝对践行的治国思想”。
一些事或物,一旦沾上了人的主观,就难以维持最原本的与理论契合的“纯粹”。
【 颜小二|墨家为何在后世销声匿迹?“尚贤”需知进退,“墨守”不可过头】说得通俗些,泱泱人世,哪有什么绝对纯粹的事。

颜小二|墨家为何在后世销声匿迹?“尚贤”需知进退,“墨守”不可过头
文章插图

墨翟的想法非常好:不问出身,有能力就用。
但是墨翟的理论有将“应该”变成“必须”的意思:
即做衣服必定要请“良工”,宰杀牛羊必定要请“良宰”,马病了必定要请“良医”,那么在治理国家这件事情上,就一定要“尚贤使能”。
上面这些“必定”读起来可能大家觉得没毛病,那么结合墨家的“特色”,颜小二觉得,大家可能就能体会到“不合理”。
墨家学派给人的感觉,大抵就是原则性特别强存在。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成员为了践行墨家思想精神,可以以身殉道,死不旋踵,据记载: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真正深谙墨家学派精神并由内而外认可的人,对“原则”的维系与践行,高出“重视自己的生命”。
于此,墨家思想家对“尚贤”的践行,也近乎“非黑即白”的绝对。

颜小二|墨家为何在后世销声匿迹?“尚贤”需知进退,“墨守”不可过头
文章插图

并不是说绝对践行“非黑即白”的“尚贤”不好。
颜小二只是想说,“一刀切”下的善和恶,或许才最是让人沉默。
因为“善”和“恶”的概念属相生相克的存在,切成两半,二者不可独立存在,人的特质里面,一定是善恶相互混合、制衡的,这样才会有丰富的人性,才更像一个“人”。
退一万步讲,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呢?谁来规定“善”和“恶”的界限呢?人总是有立场的,有立场,就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善和恶也是相对的,而“贤”与“不贤”亦是相对的。关键还是得看特定的环境。
于此,墨翟死不旋踵一般精神下坚持的“尚贤”,因为其过度的“非黑即白”反而十分“危险”。首先,“黑和白”的界限确立,就是“人的主观产物”;其次,将墨翟尚贤思想进行到底,最后的结果,大抵便是这个世界只剩下墨家思想家眼里的“白”,“黑”将不复存在,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甚至有些疯狂,类似对某一信仰的极端痴迷。
说得通俗点,墨家思想中非常具有先进性且三观很正的“尚贤”确实很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墨家“强制性忽视”甚至是“碾压”世事的“复杂特性”,用“线”一般的“规则”去作区分。

颜小二|墨家为何在后世销声匿迹?“尚贤”需知进退,“墨守”不可过头
文章插图

且不说时过境迁、不同境况下世事多变的灵活性,这个作区分的“线”又是谁确定的呢?用“线”的人会不会偷换概念,进行类似“道德绑架”呢?答案在各位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