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为什么叫“角黍”,杨无咎词中的“角黍包金”,该如何理解?

曾有人问我:宋代描述端午节有“角黍包金 , 菖蒲泛玉”的诗句 , “角黍”是什么意思?
【|粽子为什么叫“角黍”,杨无咎词中的“角黍包金”,该如何理解?】的确 , 宋代端午节有很多习俗 , 而“角黍包金 , 菖蒲泛玉”就是其中的习俗之一 , 那么这两句话具体指的是什么习俗呢?
要想探讨这个问题 , 还得以“角黍包金 , 菖蒲泛玉”为切入点 , 走进诗词本身 , 从诗词中的记载 , 一窥南宋端午节的习俗 。
|粽子为什么叫“角黍”,杨无咎词中的“角黍包金”,该如何理解?
本文图片

为什么说是南宋呢?因为“角黍包金 , 菖蒲泛玉”出自于南宋词人杨无咎的《齐天乐·端午》一词 , 原词如下:
疏疏数点黄梅雨 。 殊方又逢重五 。 角黍包金 , 菖蒲泛玉 , 风物依然荆楚 。 衫裁艾虎 。 更钗袅朱符 , 臂缠红缕 。 扑粉香绵 , 唤风绫扇小窗午 。
沈湘人去已远 , 劝君休对酒 , 感时怀古 。 慢啭莺喉 , 轻敲象板 , 胜读离骚章句 。 荷香暗度 。 渐引入陶陶 , 醉乡深处 。 卧听江头 , 画船喧叠鼓 。
|粽子为什么叫“角黍”,杨无咎词中的“角黍包金”,该如何理解?
本文图片

杨无咎(1097—1171) , 字补之 , 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 。 江西清江(今江西樟树)人 , 寓居南昌 , 南宋著名书画家杨无咎 。
这首词就是词人杨无咎客居他乡时 , 在端午节这一天写下的 。 这从题目中就能看出来 。
当他看到窗外滴滴答答下个不停的雨时 , 心中的愁绪无形中又增添了一些 。 杨无咎这首词就从梅雨写起 , 阴雨连绵的情景为也为词作定下了忧郁、伤感的笔调 。
|粽子为什么叫“角黍”,杨无咎词中的“角黍包金”,该如何理解?
本文图片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的这两句诗道出客居他乡的游子 , 在佳节思念亲人的情怀 。
而词人杨无咎何尝不是这样呢 , 在端午佳节 , 客居他乡的词人 , 心中免不了泛起思乡思亲的闲愁来 。 此时的词人客居在金水(今湖北武昌西南) , 他《蓦山溪》一词中就写道“去年今日 , 踪迹留金水” , 因此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来临之时 , 他的内心是很有一番况味的 。
端午佳节如期而至 , 虽然在梅雨时节 , 但人们还是用各种各样的习俗来点缀节日 。 这就是“角黍包金 , 菖蒲泛玉 , 风物依然荆楚”的景象 。
|粽子为什么叫“角黍”,杨无咎词中的“角黍包金”,该如何理解?
本文图片

原来“角黍”就是粽子的古称 , 最初的做法是用菰叶(茭白的叶子)将黍米包裹起来 , 做成牛角状 , 称为“角黍” 。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 , 就记载了用菰叶裹黍米 , 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的食物 , 所以称“角黍”或“粽” 。 明清以后 , 粽子多用糯米包裹 , 这时就不叫角黍 , 而称粽子了 。
“角黍”作为一种传统食品 , 往往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 , 传说“角黍”最初是为纪念屈原而特意做的一种祭品 。 在我国传统节日中 ,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 传说在五月初五这一天 , 屈原抱石投汨罗江 。 人们为了缅怀屈原 , 就将这一天设为纪念他的日子 。
|粽子为什么叫“角黍”,杨无咎词中的“角黍包金”,该如何理解?
本文图片

“端午”本名“端五” , 端是初的意思 。 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 , “初五”是恶日 , 因而避讳“五” , 所以就将“五”字改为“午” 。 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 , 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 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