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从文博到文史,高秀丽主动跳出舒适圈,岗位虽有变化,但信念未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康岩
日前,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名单公布,济宁市政协文史馆馆长、研究馆员高秀丽榜上有名。八年念念不忘、如今终有回响,高秀丽说:“获此殊荣,这也仅仅是才迈出了第一步,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加强学习,初心不改,历久弥坚。”
馆长|从文博到文史,高秀丽主动跳出舒适圈,岗位虽有变化,但信念未变
文章插图
足履实地,不务空名
二十年如一日厚积薄发
【 馆长|从文博到文史,高秀丽主动跳出舒适圈,岗位虽有变化,但信念未变】高秀丽坦言,在她担任济宁市政协文史馆馆长、研究馆员之前,20多年的博物馆工作经验为她提供了一块富饶的文史学术土壤,为其隽拔的思想修养和业务素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高秀丽在济宁市文博事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体现了自身价值,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6年我以综合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济宁市博物馆工作,初进馆时担任一名讲解员。说实话,我面对着馆藏的各类文物虽充满了好奇,但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助。为了精进业务水平,每天伴随而来的就是紧张学习,这种状态从进馆的第一天就一直保持着。”高秀丽说,“我觉得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你要始终保持在那种临战点上,‘战’就是战争,每一次每一场讲解对我来讲都要全力以赴、高度重视。”高秀丽笑着说,不管这个展览她讲过几次,但每次讲解前,再次梳理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每次讲解后的失误分析也是不可或缺,“如果我能那样说,这里我少说了一句,如果能够再连贯一些,我要把那个典故讲上等等,一点点的瑕疵和纰漏,我都会在我的记录本上记下,不断地迭代和精进我的讲解水平。”高秀丽深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深意,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没有讲解任务的时候,博物馆的展厅回廊中也一直能见到她辗转反复的身影,手里抱着个大大的笔记本,口中念念有词。
2006年国家启动大运河申遗工作,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从1996年参加工作开始,高秀丽就讲解着济宁运河文化的故事,十几年的学习积累,她对济宁运河文化的研究早已炉火纯青,自然而然她成为大运河济宁段申遗之路的见证者之一。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申遗前后共花费了8年,特别是2012年,对高秀丽来说,这是最累最繁忙的一年,先后有国家、省、市各级考察团。其中就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印度籍申遗专家、复旦大学申遗考察团、省内专家等多个重要任务。高秀丽说:“到了2013年大运河申遗工作进入最紧张阶段,最忙的时候,有的时候一天下来往返南旺3次之多”。早晨6点多出发去汶上南旺,晚上7点多才能回到市区。在2013年,她一共去了76次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核心区,其中7月份就去了27次。
2013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中国大运河济宁段进行现场考察评估。她充满深情地讲解得到了国际遗产专家的肯定和好评,也让国际遗产专家看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的讲解员为大运河申遗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创建一流场馆信心十足
“作为基层干部,要珍惜挑战自我的机会,我主动跳出了舒适圈。”问及高秀丽为何要进入济宁市政协文史馆工作时,她如是说。
20多年一直从事着文博工作的高秀丽,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踌躇满志和仪静体闲,感性和理性结合,既可察今知古,又能见微知著。:“我的这种性格,完美的继承了我父母的优点,我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从小就喜欢告诉我万事万物的运行理论,母亲是语文教师,喜爱诗词歌赋,说大事讲小事都要引经据典,如今有事没事也跟我PK一番,有时我故意让她一两句,老人家几段诗词朗诵下来,也是享受得很。”高秀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