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书法笔势写字是一笔一画由局部到整体,但点画之间充满动势( 二 )


竖画写成弧形,最好的比喻就是努,努字古通作弩,以“努”来命名竖画,形状如弓弩,紧绷弯曲,蓄力如弓弩之饱满。柳宗元《八法诵》云:“努过直而力败。”颜真卿《八法颂》云:“努,弯环而势曲。”唐太宗《笔法诀》云:“努不宜直,直则失力。”
钩,一般是指楷书的钩,也是由笔势演化而来。在篆书和隶书中是没有钩的,楷书的钩,也是上下笔画连续书写的结果。“永字八法”中,钩与下一笔画相距遥远,因此称为趯。《诗·召南·草虫》:“嚶嚶草虫,超趯阜螽。”趯为跳跃状。苏轼《贾谊论》云:“超然有远举之志。”超为飘然远引貌。两种含义都形象地反映了钩的书写特征。
颜真卿《八法颂》云:“趯,峻快以如锥。”
李世民《笔法诀》云:“趯,须存其锋,得势而出。”
都解释了趯的含义。
“永字八法”的策是横的变态,比较短的横画。连续书写时蓄势顿笔回锋,顺势提笔右行,因此,视作横画的前半部分。
古人给予汉字点画形象的比喻,而且命名十分贴切,定义为“永字八法”,揭示了汉字笔画在连续书写过程中,变形特征与含义。



局部|书法笔势写字是一笔一画由局部到整体,但点画之间充满动势
文章插图

褚遂良楷书,点画之间“势”因此,我们认为汉字基本笔画在连续书写过程中,笔势映带因势利导而形成的另一种形式。是一个字的整体贯通,继而才能够形成整篇气势,是一种章法贯气。清代汪沄在《书法管见》中强调:
“凡作一字,自起笔而三五笔,十数笔,总属一气,直至字完缴回,通身方有呼应。不得一笔写断,又另起头,古人谓字无两头是也……夫结构一字,不徒于有点画处见周到,而在过接无点画处见精神。”
【 局部|书法笔势写字是一笔一画由局部到整体,但点画之间充满动势】汪沄的这种看法无疑与我们的看法相切合,永字八法所关注的就是点画的“过接”,就是笔画之间的因势而接。“永字八法”强调连续书写,强调笔势,强调变形,强调由此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强调由此生发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