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让李白、苏轼牛逼的方法,我决定试试……( 二 )


这本书很有意思,很多大唐的黑历史都来自于此。
关于李白是这么写的:“白前后三拟词选,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别赋》。”
词选,也叫《昭明文选》,是唐宋时期的考试资料,相当于现代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只要玩的溜,不信春哥都能保过。
而李白呢?
不仅能熟读《昭明文选》中的700多篇诗文,估计大部分都能背诵。
更厉害的是,他还模仿《文选》的写作套路、语气、修辞,自己又写了三遍......
三遍、2100篇,这是很恐怖的题海战术。
再加上李白“喜谈王霸之略”、用典故颇多,那么对儒道经典、诸子百家、历史地理的阅读量,恐怕是珠穆朗玛峰的厚度。
我们总觉得李白是天才、智商高,却往往忽略了他在背后下过的苦功夫,不是有句话么: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
读书这种事,都是暴力决定一切。
你想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建树,就必须积累深厚的阅读和经验,然后才能砍瓜切菜一般对付困难。
想学写文,就把经典和名著读几遍;
想学英语,先拿下5000个单词再说;
想学理工,额,这个我真不懂......
将军也得把地图都背熟,才敢上战场。想打胜仗的话,还得对山川、河流、气候、敌人都了如指掌,才有言胜。
而深厚的积累,也不过是成功的基础罢了。
4
苏轼在《晁错论》中有句话:“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那怎么才算坚韧不拔呢?
有请苏轼同志现身说法。
1079年,苏轼被贬黄州,认识了财政局长朱载上。有一天,朱局长兴冲冲的前来拜访,结果在客厅喝了几杯茶,也不见苏轼出来。
等啊等、等啊等......苏轼终于露面了。
“实在不好意思,刚在做功课呢,没听见。”
“你丫蒙谁呢,都被贬的人了,还装逼。”
苏轼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有话好好说:
“我真的是在抄《汉书》,已经三遍了。第一遍是每段抄三个字,第二遍抄两个字,现在只抄一个字。”
他还跟朱载上保证:“不信你考考我,敢吗?”
于是,朱载上拿起苏轼抄过的《汉书》,随便说一个字,他都能接着背出后面的一大段,绝不会缺字少句。
也就是说,苏轼把80万字的汉书都背下来了。
《汉书》如此,那么更经典的《史记》呢?先秦汉魏六朝的文章呢?还有唐诗、诗经、诸子......
所以朱载上回去后就跟儿子说:“苏轼这样的天才都这么努力,我们平凡的人,怎能懈怠呢?”
有这样深厚的阅读积累,苏轼才成为北宋文化的集大成者。
论文学,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
论写诗,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论填词,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论书法,他是“宋四家”之首;
论绘画,他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
一流的人物创作一流的作品,都在于坚韧不拔的日积月累。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让李白、苏轼牛逼的方法,我决定试试……
文章插图

5
关于读书,我也想不要脸的现身说法。
在多年前,我是不折不扣的学渣,真学渣。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完犊子了:除了中国历史以外,其他什么都不懂,尤其是数理化,绝对是我的噩梦。
耍流氓和有文化,总得选一样吧?
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实在当不了流氓,那就只能补充文化知识了。
于是,我开始去图书馆读书。
从第一架开始,选感兴趣又有料的文科书来读,当时我决定要读到最后一架。好在,那个图书馆不算很大,要不然我就呵呵了。
到现在已经8年了。
如果你问我有什么效果,我会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