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朱自清创作《背影》背后的秘密:因妻子的笑,几乎跟父亲断绝关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 穿着黑布大马褂 , 深青布棉袍 ,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 慢慢探身下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 显出努力的样子 。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
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 入选了语文教科书 , 文章中浓厚的父子之情 , 也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 。
实际上 , 朱自清的这篇文章作于1925年 , 他所描写的这段送别场景是发生在1917年 , 当时他是否如此感动尚不得知 , 但在这八年间 , 父子之间的关系几近决裂……
杨角风谈晚清民国人物第117期:我们都被朱自清骗了 , 若他不写《背影》 , 其父将怀着悔恨走进坟墓!
朱自清|朱自清创作《背影》背后的秘密:因妻子的笑,几乎跟父亲断绝关系
本文图片

一、
跟前面几期我们讲到的文学巨匠鲁迅很像 , 朱自清原籍也是浙江绍兴 , 只是他生于海州 , 长在扬州 。
两人不仅同为文学大师 , 而且还是同乡 , 甚至是亲戚关系 , 朱自清的弟弟朱国华就曾经说过:
“我家原是绍兴人氏 , 母亲周姓 , 与鲁迅同族 。 周、朱两姓门户相当 , 常有联姻 , 均为当地大族 , 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也是我家的远亲 。 ”
按照我们读书时老师讲的那样 , 《背影》一文 , 通过父亲笨拙的样子去买橘子 , 还原了一个真实、沉厚 , 又有着浓郁父爱的父亲 。
对于学生时代的我们 , 老师还会语重心长地重复一遍又一遍:
你们还小 , 况且现在又属于叛逆期 , 自然读不太懂这篇《背影》 , 也不懂父亲的苦 。 等到某天自己当了父亲 , 等到某天自己能换位思考了 , 或许就真正懂了这篇文章 。
就跟作者朱自清一样 , 以前不懂父亲 , 但碍于父亲的威严 , 也不愿意跟他亲近 。 等到某一天父亲开始露拙了 , 开始变笨了 , 开始变老了 , 才感悟到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 , 突然就感动了 , 落了泪……
事实上 , 确实如此!
朱自清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 , 其实是有原因的 , 这个原因就藏在文中最后:
“我北来后 , 他写了一信给我 , 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 , 惟膀子疼痛厉害 , 举箸提笔 , 诸多不便 , 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 ’”
朱自清|朱自清创作《背影》背后的秘密:因妻子的笑,几乎跟父亲断绝关系
本文图片

二、
按照一般常理 , 不管是父母 , 还是子女 , 大都是报喜不报忧 , 那么朱自清的父亲为什么要给他写这么一封信呢?
其实 , 在《背影》一文中 , 朱自清也给了答案:
“他触目伤怀 , 自然情不能自已 。 情郁于中 , 自然要发之于外 , 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 , 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
这段话也蕴含着大量的信息 , 父亲先是情不能自已 , 经常要把情绪发泄出来 , 甚至因为一些家庭琐事 , 就要动怒 。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 , 他跟朱自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 跟以前不一样了 。
随后话题一转 , 父子俩竟然是两年没有相见 , 而父亲好像先服了软 , 忘记了当儿子的种种不好……
由此可见 , 父子之间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冲突 , 甚至互相不理睬 。 直到父亲向儿子服软 , 并以自己的身体不大好了为由 , 期待跟儿子的和解 。
正因如此 , 朱自清才刻意回忆了八年前 , 父亲送自己去北大读书并在站台上买橘子的温馨场景 。 实际上那时候的父子关系 , 也已是矛盾重重 , 处于即将破裂的边缘了 。
关于这个问题 , 若是仔细读《背影》一文 , 会发现文章开头的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