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去过“退稿图书馆”的人,会变得幸运吗?( 二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部小说里处处可见大卫·冯金诺斯对文学创作的有趣观点 , 比如他对“退稿”的形容——“作者不求出版 , 不求大众的认可 , 他的无欲无求中有一种美……这是一个属于阴影的天才 。 ”“当每个人都不计代价地追求认可时 , 这里却有个男人 , 花费数月的时间精心雕琢了一部献给尘埃的作品 。 ”
犀利幽默的大卫·冯金诺斯 , 毫不客气 , 在后记里为《退稿图书馆》安排了一个讽刺意味十足的结局 。 不过回想整个故事 , 你会发觉 , 那部“退稿”作者是谁一点不重要 。 引人深思的是 , 这样一部著名“退稿”的出现 , 为何能如此迅速而深刻地改变一群人的生活状态?
每个与事件相关的角色 , 都在与这部“退稿”的纠缠过程中 , 渐渐暴露出自己真实人生的质地 , 以及深埋于心底的秘密:婚姻的围城、事业的困境、时间的考验……所有问题一直长期存在于那些人的日常里 , 可是他们并不会奋力一跃 , 并不会急于改变 , 而是非得等到一部“退稿”小说的“搅局” , 才既被动又冲动地抬起头 , 去面对内心另一个隐秘的自我 。
所以 , 写不出一部受欢迎的小说算什么呢?我们最难书写的小说 , 最讲不好的故事 , 明明是自己的人生 。 想要超越自己的局限 , 时刻把控命运的行进轨迹 , 这件事何其艰难 。 时过境迁 , 又会发觉 , 做不到那一切的这一辈子 , 是多么令人伤感和遗憾 。
毫无疑问 , 出现在“退稿图书馆”里的每一部馆藏小说 , 本身是以“遗憾”之名的 。 然而 , 正如小说中“亨利·彼克”的遗作会引起轰动那样 , 换一个角度思考 , 对于后来的陌生阅读者而言 , 那些遗憾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希望和温暖?
在“退稿图书馆”里 , 他们不够圆满的结局 , 成了我们与生活和解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