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笔下的处世与自处( 二 )


在这之前 , 他就写了不少充满爱国激情的诗篇说:“试借君王玉马鞭 , 指挥戎虏坐琼筵 。 南风一扫胡尘静 , 西入长安到日边 。 ”表达了要扫平叛乱 , 恢复故都的壮志 。 即使因永王李璘起兵的事受牵连而流放夜郎 , 他的爱国之心也没有泯灭 。 在《赠张相镐》一诗里他写道:“石勒窥神州 , 刘聪劫天子 。 抚剑夜吟啸 , 雄心日千里 。 誓欲斩鲸鲵 , 澄清洛阳水 。 ”在为流放夜郎而作的长诗中 , 他仍然说:“桀犬尚吠尧 , 匈奴笑千秋 。 中夜四五叹 , 常为大国忧 。 ”这有力地说明 , 他没有戚戚于个人的不幸遭遇 , 而能以天下之心为心忧国忧民 。 这是李白善于自处的力证 。
他关心民瘼 , 写了一些反映人民痛苦的诗歌 。 杨国忠派兵远征南诏 , 丧师20万 , 他写了《书怀赠南陵常赞府》《古风》第三十四等诗加以揭露 , 后一首说:“渡泸当五月 , 将赴云南征 。 怯卒非战士 , 炎方难远行 。 长号别严亲 , 日月惨光晶 。 泣尽继以血 , 心摧两无声 。 困兽当猛虎 , 穷鱼饵奔鲸 。 千去不一回 , 投躯岂全生?如何舞干戚 , 一使有苗平 。 ”看到船工炎夏挽船的辛劳 , 他写了《丁都护歌》:“云阳上征去 , 两岸饶商贾 。 吴牛喘月时 , 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 , 壶浆半成土 。 一唱都护歌 , 心摧泪如雨 。 万人凿盘石 , 无由达江浒 。 君看石芒砀 , 掩泪悲千古 。 ”看到农民的艰辛 , 他写了《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 , 寂寥无所欢 。 田家秋作苦 , 邻女夜春寒 。 跪进雕胡饭 , 月光明素盘 。 令人惭漂母 , 三谢不能餐 。 ”这类诗说明 , 他虽然一生飘流南北 , 怀才不遇 , 但却不象李贺、孟郊那样 , 过多地去吟咏个人的哀怨与穷愁 , 而是能够自处 , 视野颇宽 , 写出题材广泛的诗篇 。 这不能不说是李白胸襟过人之处 。
题材单一的作家 , 除了不善于自处 , 个人忧戚缠于胸际、视野偏狭之外 , 还有一个原因是生活圈子窄小 。 他们踏入社会之后 , 或局限于官场、宫廷 , 或只与少数骚人墨客为友 。 广大底层人民他们并未怎么接触 , 无所体察 , 广大地域他们并未涉足 , 名山大川的风光无从领略 。 这样 , 他们写作时必然局限于某个不大的范围 , 题材必然单一 , 因为对其余世界他们并不熟悉 。 因此 , 尽管他们的某些篇章虽然也堪称上乘之作 , 但终归造成不了广博宏大的气象 , 他们本人才智虽高 , 但不能成为时代的骄子 。
李白足迹遍南北 , 一生如浮萍浪梗 , 到处漂移 , 从求仕宦的角度说他是倒运的 , 从诗人的角度说他则是幸运的 。 他游历了天下无数壮观的景色 , 写下了许多气象万千的山水诗篇 , 使后世诗人瞠目结舌 , 望而却步 。
《蜀道难》是人所共知的 , 我们且看《梦游天姥吟留别》:“游客谈瀛洲 , 烟涛微茫信难求 。 越人语天姥 , 云霓明灭或可睹 。 天姥连天向天横 , 势拔五岳掩赤城 。 天台四万八千丈 , 对此欲倒东南倾 。 我欲因之梦吴越 , 一夜飞渡镜湖月 。 湖月照我影 , 送我到剡溪 。 谢公宿处今尚在 , 渌水荡漾清猿啼 。 脚着谢公屐 , 身登青云梯 。 半壁见海日 , 空中闻天鸡 。 千岩方转路不定 , 迷花倚石忽已暝 。 熊咆龙吟殷岩泉 , 慄深林兮惊云颠 。 云青青兮欲雨 , 水澹澹兮生烟 。 列缺霹雳 , 丘峦崩摧 。 洞天石扇 , 訇然中开 。 青冥浩荡不见底 , 日月照耀金银台 。 霓为衣兮风为马 ,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 虎鼓瑟兮鸾回车 , 仙之人兮列如麻 。 忽魂悸以魄动 , 恍惊起而长嗟 。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世间行乐亦如此 , 古来万事东流水 。 别君去兮何时还 , 且放白鹿青崖间 , 须行即骑访名山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