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宪|东汉最具有争议的中兴之主,若不早死,大汉之历史走向则又将为另一种可能!

本文由小编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一起来看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吧。两汉400余年之统治,留给中华民族的历史烙印很多。其中可为后世所诟病之两大弊政,就是外戚干政和宦官当权。而这两个巨大的历史毒瘤,在东汉千古名帝汉和帝刘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汉和帝刘肇(79年―105年2月3日),东汉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他是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刘肇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汉章帝喜爱。刘肇四岁时,太子是长他一岁的刘庆,刘庆生母为宋贵人。按照中国古代立长立嫡的原则,汉章帝自然选择立刘庆为太子。但是因为窦皇后与宋贵人有隙,便从中作祟诬陷太子。于是汉章帝废太子刘庆为清河王,又逼死宋贵人,改立刘肇为太子。少年太子刘肇此时便懂得“仁爱兄弟”,为了保护兄长刘庆不被窦皇后暗害,刘肇和刘庆“入则同室,出则同车”。
窦宪|东汉最具有争议的中兴之主,若不早死,大汉之历史走向则又将为另一种可能!
文章插图

公元88年,年仅三十一岁的汉章帝刘炟突然病逝,而太子刘肇此时年仅十岁。于是,不满三十岁的窦太后成为大汉实际的统治者。窦太后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将,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这样,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在窦太后的扶植下,窦家势力一时权倾朝野。此时的汉和帝刘肇和他的祖先汉武帝当年所面临的局面几乎一致:同样是年幼登基、同样面临太后临朝,而且两个太后居然都姓窦。公元92年(东汉永元四年),十四岁的洞悉窦家企图篡汉而代之。当时窦宪兄弟掌握大权并相当于软禁了汉和帝,只有依靠宦官在身边伺候并内外传递信息。于是,汉和帝利用宦官郑众与朝廷众臣和诸王联络,开始实施诛杀诸窦的行动。为保证成功,汉和帝下诏令窦宪来京辅政,先行调回窦宪。一切准备停当。抓捕窦宪前,汉和帝亲自御临北宫,命令司徒兼卫尉官丁鸿,严兵守卫,紧闭城门,外戚一党的郭璜、郭举父子和邓叠、邓磊兄弟被诛杀;窦固、窦景等被剥夺了兵权并且强令各回封地。汉和帝感念窦太后养育之恩,没有公开处死窦氏兄弟,回到封地后皆迫令自杀。汉和帝刘肇成功夺回政权,再现了汉宣帝刘询诛霍禹的故事。
窦宪|东汉最具有争议的中兴之主,若不早死,大汉之历史走向则又将为另一种可能!
文章插图

在一举扫平了外戚窦氏的势力后,汉和帝刘肇开始亲理政事,每日临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刘肇当政时期,曾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并多次下诏纳贤,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并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汉和帝十分体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诏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反省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公元96年(永元八年),京城洛阳地区发生蝗灾,汉和帝下罪己诏曰:“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其忧民之心,殷殷可见。岭南出产龙眼、荔枝,为满足朝廷需要,往往“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昼夜传送”,经风历险,劳民伤财。大臣唐羌上书朝廷,请求停止此项劳民伤财的成例,汉和帝览后即批示说:“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其爱民之意,发自肺腑。
窦宪|东汉最具有争议的中兴之主,若不早死,大汉之历史走向则又将为另一种可能!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