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潞城县潞河东周、汉墓( 四 )


陶匜1件(M8:ll)o口呈三角形 , 小平底 , 长7.5厘米 , 高1.7厘米 , 宽7厘米(图七 , 14) 。
陶盘1件(M8:10)o浅盘 , 口径13厘米 , 底径6厘米 , 高2.5厘米(图七 , 1) 。
陶盒5件 。 形制相同 , 子母口 , 鼓腹下收 , 圈足 , 平底 。 M3:3,通高11.7厘米 , 腹径18厘米 , 底径8.5厘米(图七 , 2) 。 M8:8,通高8厘米 , 腹径13厘米 。 盖底相同(图七 , 8)0
釜甑2件 。 形制相同 , 出土时甑覆于釜上 。 M3:2,釜扁腹 , 内空 , 小口 , 平唇 , 三蹄足,腹面饰对称的两兽头形铺首 , 腹部起一圈宽沿 。 甑平沿 , 敞口 , 浅腹 , 圈足 , 中有三算孔 , 高7.5厘米 , 口径5.7厘米 , 足径2厘米 , 通高(连釜)39厘米 , 口径15.8厘米(图版肆 , 1;图七,9) 。
陶罐30件 。 可分五式 。
I式:1件 。 平沿 , 敞口 , 短颈 , 深鼓腹,平底 。 M7:3,高23厘米 , 口径13.5厘米 , 底径10.5厘米°
II式:8件 。 直口 , 短颈 , 鼓腹 , 平底 , 腹饰绳纹 。 M2:ll,口径15厘米 , 高19厘米 , 底径17厘米(图七 , 12) 。
III式:2件 。 直口 , 短颈 , 深腹 , 平底 , 腹饰红色彩绘云纹 。 M7:l,高21厘米 , 口径9厘米 。
IV式:2件 。 平沿 , 短颈 , 扁圆腹,平底 , 腹下部饰粗绳纹 。 M7:l,高18.5厘米 , 口径13厘米 , 底径11厘米 。
V式:17件°M6:10,敞口 , 卷唇 , 高颈 , 腹下收 , 平底 , 口径9厘米 , 通高23厘米 , 底径11厘米(图七,5) 。 M6:3,平沿 , 高颈 , 深腹 , 平底 , 腹部饰绳纹9圈 , 口径8.5厘米 , 高29厘米 , 底径17.5厘米(图版肆,4;图七,3) 。 M5:10,平沿 , 短颈 , 扁腹 , 平底 , 口径9.5厘米 , 通高24厘米 , 底径12厘米(图七 , 7) 。
俑头2件 。 形体相同 , 面部丰满 , 高鼻深目 , 头梳高髻 , 向后倾斜 , 栩栩如生,颌下有孔 , 可能原有木身已朽 , M6:14、15,高6厘米 , 宽3.8厘米(图版肄,2;图八 , l) 。
|山西潞城县潞河东周、汉墓
本文图片

2.铜器
铜帯钩1件(M6.12)O琵琶形头 , 长6浬米 , 宽3厘米(图九 , 1) 。
桥形兽头佩饰3件 。 M5:4,两端似张开的兽嘴 , 桥形上端有一小孔 , 长12厘米 , 宽3厘米 。
铜铃2件 。 M5:4、5,长甬 , 扁口 , 有盖,环梁 , 顶盖里铸一小环与舌上端环相套,舌作棒槌状 , 稍长于甬 , 摇动时发出清脆的铃声(图八,2、3) 。
镞1件(M2:J) 。 把残 , 箭头三棱形 , 长3厘米 。
半两钱7枚 。 均无内外廓 。
四、结 语
潞城县潞河村的这批葬墓 , 从墓葬形制与随葬器物分析 , 大致可分为春秋战国和西汉时期 。 随葬品的组合 , 春秋战国墓以鬲、鼎、豆、壶、匝、盘、罐为主 , 并有小件铜带钩和料珠等装饰品 。 汉墓除M7、M8两墓保持了战国晚期的随葬风格 , 仍以鼎、壶、盘、匝组合外 , 余者是以壶、盒、釜、罐的组合 , 罐数量为最多 。 陶礼器的鼎、豆、壶、盒均为偶数 。 汉墓埋进了少量货币和陶俑头 。 综上所述 , 这批墓都具有早期风格 , 现按其特点 , 参考其它同类墓器物,经排比 , 试作分期如下:
M1.M11的器物组合有鬲、豆、壶 。 鬲2件,器腹深近似釜 , 鬲足低矮 , 档消失,变成圜底,与山西省候马上马村东周墓出的鬲相同 , 从两墓的器形 , 纹饰组合看 , 具有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的风格 。
M12出土的陶器 , 包括鼎、豆、壶、盘、匝 。 I式浅盘高柄豆与潞河M7I式铜豆相同 。 1式盖豆器形纹饰与山西候马牛村古城南东周遗址范围内的出土器物相同 , 具有战国中期的作风 。
M9、M10墓的器物组合与M12相同 , 但器形稍有变化 , 如鼎腹变浅 , 附耳外移 , 蹄足矮而大 , 盖隆起呈球形 , 与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M21出的鼎相同 , 这些器物定为战国晚期较适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