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二 )


手握袖珍版“考古神器”洛阳铲 , 小心翼翼地“勘探挖掘” , 再用小毛刷拂去泥土 , 让“失传的宝物”面世……当一个文创产品拥有如此多“优点” , 走红是再正常不过了 。
文化底蕴让人上头
豫博考古盲盒如此成功 , 其他博物馆也没闲着 。
近几年 , 故宫始终占据博物馆文创的C位 , 在文创领域数次掀起热潮 , 在盲盒的开发中 , 先后推出“猫祥瑞”与明清人物“宫廷宝贝”两个系列盲盒 , 引领博物馆文创盲盒热潮 。
今年“沉睡三千年 ,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博物馆紧随其后 , 继懂巴适生活的祈福神官盲盒、会变脸喝茶的川蜀小堆盲盒、爱敲鼓打碟的青铜摇滚盲盒之后 , 在夏日炎炎之际还与时俱进地推出了“青铜纵目面具”冰淇凌盲盒 , 买到绿色铜味还是棕色土味可全凭运气 。
三星堆博物馆宣传负责人林维告诉《新民周刊》 , 三星堆系列盲盒主要致力于把三星堆文物的神秘特色 , 与现代气息相结合 , 使文物更具生活色彩 。
【|盲盒,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而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青铜小分队盲盒 , 《国家宝藏》文创产品店推出的大唐仕女瑜伽系列盲盒 , 也都让文物通过娱乐化、社会化的营销方式被大众知悉 , 让文物“活起来” 。
谈及设计初衷 , “青铜小分队”盲盒的设计师倪敏锦告诉《新民周刊》 , 作为博物馆爱好者的他 , 每次参观博物馆时看青铜器时 , 都觉得那个时代的工匠非常可爱 , 很多作品都自带萌点 。 但青铜器放在展柜里很冷冰冰 , 一点都不“近人情” 。 “文物自身的严肃属性会让很多观众敬而远之 。 ”他想让青铜器更有温度 , 想拉近文物与大众的距离 。
|盲盒,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本文图片

起初 , 倪敏锦只是想做一个鸮 , 但边做边找资料 , 想做的东西就越来越多 。 在上海博物馆的青铜馆参观之后 , 要做一个系列的念头就始终萦绕在倪敏锦的脑海里 。 折腾了好几个月 , 各种草稿出了十几款 , 最终“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面世 。
对现有的博物馆文创盲盒梳理后不难发现 , 目前博物馆推出的文创盲盒大概分为两类 , 一类以河南博物院“失传的宝物”系列考古盲盒为代表 , 是对考古这一过程进行了简单模拟的互动式盲盒;另一类则将文物的缩小版或衍生形象直接制作成为手办装在盒子之中 , 开封拆盒即可 。 前一种代表文创产品的进阶 , 后一种则更加接近于常规盲盒 。
在倪敏锦看来 , 博物馆文创盲盒比起普通盲盒 , 它的生命周期更长 , “潮玩盲盒具有很快的更新迭代属性 , 而博物馆文创盲盒因承载了文物自身所独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 因而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 不管什么时候买回家 , 不管是送什么年龄阶段的人 , 都很合适” 。
在历史底蕴的加持下 , 考古盲盒更多了一份自己动手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
秦始皇帝陵博物馆文创线上运营负责人周骏向《新民周刊》介绍道:“兵马俑考古盲盒”的受众偏向于小朋友 , 让孩子们能在玩耍中学习知识的“考古盲盒”是家长最乐意投资的教育资源 , “基本上去秦始皇陵兵马俑景点旅游的家长孩子们 , 都乐意带几套盲盒回家慢慢感受考古文化的魅力 。 博物院也很愿意用盲盒等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 让更多海内外游客了解秦人、秦地、秦文化” 。
|盲盒,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本文图片

河南博物院的文创盲盒设计团队则更注重与顾客的互动 , 并不断从中汲取新潮玩法的灵感 ,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品牌运营主管刘维称之为“动态文创” , “顾客的反馈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 有些顾客挖到了半块虎符 , 希望有更好的收藏价值 , 我们就设计了一个玩法:如果挖到两块可以拼起来的虎符 , 他就可以‘调兵遣将’ , 得到一个大将军印 , 体验‘一支穿云箭 , 千军万马来相见’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