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写纸|如果没有“书物”:一次关于“书”的寻找( 二 )


文章图片

与苏州探花书房联办中国书物展现场
如今 , 这些木活字还在吗?去哪里能够看到这些袖珍版的木质文字 , 为什么最早时期的泥活字会演变成为木活字?
我曾向江澄波先生询问这些问题 , 他说 , 当时这些木活字都来自无锡一个家族 , 后来印完就拆了 , 也不知那些活字去向何方 , 毕竟时间太长久了 。 据他介绍 , 活字门类很多 , 泥活字、铜活字、木活字等 , 相对来说 , 活字本的古籍比较少 , 后来多用于印家谱 , 有的地方现在还在用 。
在韦力的著作中也可以发现 , 乾隆中期 , 为了编纂《四库全书》 , 便启用了木活字技术 , 皇帝亲自命名武英殿聚珍版 。 韦力介绍:“当年出了138部 , 其中4部是木刻板 , 134部是木活字本 。 我收藏了其中的60多部 。 ”
当年皇家启用了大量工匠制作木活字 , 据说多达26万个 , 这些内容从今天留存的聚珍版样书和操作版画图可以一窥究竟 。
复写纸|如果没有“书物”:一次关于“书”的寻找
文章图片

中国早期出口漆器书立
韦力说到一个疑问:“我在收藏中发现 , 在整个线装本中 , 活字本占的比例百不得一 。 ”按说中国是活字本发明国 , 但是活字印本 , 尤其是真正好的活字印本却是少见 , 且价格奇高 。 有段时间 , 中、韩还引发“活字版之争” , 为此韦力也参与其中 , 为中国力证 。
而我在寻找朝鲜早期活字版时还发现了“瓢(葫芦的外壳)活字”印本 , 虽然字体歪歪扭扭 , 笔划倒也是古拙生动 。 顺藤摸瓜 , 我还找到了韩国目前成立的活字印刷博物馆“直指”影印出版的铜活字本 , 韩国活字研究已经实现了用蜜蜡铸字 , 从而使现代人能够体验数百年前的活字印刷术 。
在选择购买木活字时 , 我尽量整盒子的收取 。 因为木盒子会有书坊标识和记号 , 以便于整理出更多信息 。 还有最好是印过的 , 黑、红、蓝等颜色不一 , 因为活字也是各有用途 。 我在苏州图书馆古籍展上见过黄杨活字 , 颗颗金黄 , 如此造价 , 显然已经不是印刷的工具 。
韦力曾收到过明代遗留的泥活字 , 而且其中有“韦力”二字 。 据他介绍 , 泥活字牵涉到选泥、水工、火工 , 还要加入胶质 , 总之繁复无比 , 成功率也不是太高 。 为此我专门收来用于古代印刷术的教学挂图 , 希望能够弄得明白一点 。
复写纸|如果没有“书物”:一次关于“书”的寻找
文章图片

与太仓市图书馆联办中国书物展现场 , 展出的泥活字 。
在选择铅活字时 , 我特地驱车三个多小时赶到南通一个小镇上 , 为的是找到早期的字模和铅字 。 根据此地某位有心人自述 , 他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就开始留心这种工艺遗产 。 当很多出版社和报刊都进入激光照排和胶版印刷的更新换代 , 尤其是东北地区一些大型国有企业 , 淘汰出很多机器和铅字时 , 他就以较为便宜的价格拖回老家 , 等待时机出售 。
果然 , 随着很多博物馆和文创园的兴起 , 这类淘汰产品又化身为另一种商品 。 如铸字机、圆盘印刷机、铅字、铜质字模等 , 都是颇好的工作室陈设 。 像上海字模一厂就化身为一家文创园 , 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和体验活字印刷术 。
我在这里选择了一些磨损严重的铅活字 , 早期的楷体 , 近期的宋体 , 字号不一 , 还有一些铅制花边、各种大小数字、字盘木盒等组成整盒的 , 搬了回来 。 同时 , 还选购了两块图纹铅板 , 即早期的插画印板 。
曾听深圳藏书家胡洪侠说过“铅活字”印刷术与德国人约翰内斯·谷登堡的故事 , 可以说小小的铅字 , 改变了世界书籍和报刊的出版形式和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