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南大文学院教授许结:将工作融入生活和生命,便能无往而不乐( 二 )


“借用汤一介先生晚年总结自我的一句话:人生的发展有如神助 。 ”许结选择了南大 , “今天回过头来看 , 我一点也不后悔 , 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 ”
哪怕是当了博导 , 许结依然信奉着“顺其自然”的原则 , “我对社会充满了热心 , 没有悲观和一些怨恨 。 或许要感谢父亲给了我这么好的性格 , 我一直乐观对待 。 ”
吃了太多苦 , 许结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 也时常告诉学生 , 无论什么时候 , 心胸开阔是最重要的 。 许结说 , 自己对学生们的要求并不是“著作等身” , “在各行各业做个有用的人 , 做有贡献的人就很好了 。 一个人很微小 , 能够在这么大的社会里 , 起到自己的一点作用 , 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 ”
虽然是“顺其自然” , 但努力总会有惊喜 。 2020年 , 教育部颁发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许结的“中国辞赋理论通史”荣获一等奖 。 出人意料的是 , 这么重大的奖项 , 都在许结的意料之外 。 “这个奖项是网络申报 , 当时我的一个学生自告奋勇:申报流程不复杂 , 老师我来帮你 。 于是 , 机缘就这么来了!”许结的脸上出现了一丝得意 。
作为中国辞赋学会会长 , 许结无疑是一个高产的学者 。 文思如泉涌有啥窍门?许结归纳 , 将工作融入生活和生命 , 便能获得无往而不乐的收效 。 在南京园博园、栖霞山等多个标志性景点 , 许结的辞赋作品比比皆是 。 后来 , 许结还在辞赋创作中融入了新意 。 “辞赋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命题’ , 要你把‘985’‘211’或是‘瞪羚羊’写入古体辞赋里 , 很难的!写得很辛苦 。 ”
许结表示 , 年龄带给自己的变化 , 只有写作时间的调整 。 “年轻时熬过夜 , 年纪大的创作基本以白天为主 。 喝茶、写文 , 很自在 。 ”
创作辞赋或是编辑书稿前 , 许结需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 。 “一般千字文的赋一天时间就能写好了 , 但我要准备很久 , 各个时代的资料都要看 。 ”许结告诉采访人员 , 这一次编辑《运河颂》 , 花了自己半年时间 。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 , 通过60篇古诗词及曲赋名篇呈现与众不同的文化之运河 , 解读其中所蕴藏的中国文化精神 。 兼具了书籍的形式和书法的温度 。 ”据悉 , 《运河颂》选编了历代大运河经典诗词赋文六十篇 , 都是主题向上、文采优美并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 以诗文与书法的魅力共同展现这条在祖国大地上流淌千年的大运河 。 “大运河已有2500多年历史 , 是一条流淌在中国大地上举世瞩目的黄金水道 。 通过古人的作品 , 我们用古典新读的方式做了重新解读 , 然后书法家孙晓云老师用书法来写 , 通过这种方式构成一个古典文学的运河读本 , 更重要的是通过孙老师的书法 , 变成一个艺术品 。 读者可以在欣赏古典名片的同时 , 鉴赏到孙晓云的书法 。 ”
许结与孙晓云许结供图
许结表示 , 编辑《运河颂》的初衷比较单纯 , “江苏在整个大运河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 我们就想为它做点事 。 ”
《运河颂》
多年积攒下的版税所得 , 许结找到了合理的用途:我是安徽人 , 于是在安徽师范大学设立了以我父亲命名的奖学金 , 希望师生们记得 , 我的父亲是一个好老师 , 好诗人 , 一个好的爱国者 。 每年我都会去安徽师范大学颁发奖学金 。
“当初父亲给我起名叫‘许结’ , 是从唐代诗人元结的名字中取了一个字 。 所以后来我和人开玩笑 , 元结不是大诗人 , 所以父亲希望我做个小诗人 , 不做大事 。 如果成了大诗人 , 像屈原那样 , 结果会很惨 , 要跳水的!小诗人多好 , 自得其乐 。 ”许结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