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神帅韩信为何能忍受胯下之辱?看看《红楼梦》中怀古诗对其的赞赏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针对《红楼梦》薛宝琴创作的第四首怀古诗,简单地分析了“淮阴”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上篇文章:古代文化宠儿,美食天堂淮阴:它与《红楼梦》有不解之缘?(一)淮阴这个地方之所以有名气,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它饱经历史的变迁同时也见证了许多朝代的战乱;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个名人辈出、人杰地灵的所在。从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到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的爱国名将关天培,再到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社会主义教育家李公朴先生,还有我们亲爱的周恩来总理等等,这些名人和伟人的故乡,都是淮阴。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聊一聊韩信,也就是薛宝琴这首怀古诗里追忆的人物。1 落魄的壮士薛小妹的《淮阴怀古》首句便是“壮士须防恶犬欺”。相信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位“壮士”就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韩信。《淮阴怀古》 其四:“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而我们今天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也都跟韩信的功绩有关,比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声东击西”、“背水一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韩信在年少时也曾受过屈辱,这众人皆知的“胯下之辱”并没有给他的一生蒙上阴影,相反,他成了人人仰慕的大将军,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陈胜|神帅韩信为何能忍受胯下之辱?看看《红楼梦》中怀古诗对其的赞赏
文章插图
不过,年纪尚轻的韩信,的确经历过一段非常落魄的日子。身为布衣,他似乎没有什么专长——一则当不了地方官吏,二则不会经商挣钱,生活都成了问题,只能时常靠别人接济,勉强糊口而已。韩信的母亲去世的时候,他甚至没有钱能给母亲办丧事。不过,就在这件事上,韩信显示出了超越常人的能力:他凭借一己之力,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这里地势高、地形宽阔平坦,按照当时的人口居住密度来估算的话,这个地方差不多能容纳上万户人家居住。这么开阔的一个好地方,足以安葬韩信之母的遗体了。还有一件事,体现了韩信的气节。下乡南昌亭的亭长对韩信青眼有加,认为他不是普通的凡夫俗子,将来必成大器。于是,亭长家就成了韩信“蹭饭”的一个地方,一连好几个月,韩信都在那里吃饭。然而,这事遭到了亭长妻子的厌弃。有一天,亭长的妻子很早就做好了饭,等到韩信去了,却不把饭拿出来给他吃。韩信心里明白,于是一怒之下,再也没去亭长家蹭过饭了。陈胜|神帅韩信为何能忍受胯下之辱?看看《红楼梦》中怀古诗对其的赞赏
文章插图
没有饭吃的韩信没有就此饿死,他在钓鱼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老大娘在河边漂洗丝绵。大娘发现韩信没有东西吃,就把自己的饭拿出来给他吃,在漂洗的几十天里,天天如此。韩信当时很感激,就承诺说自己将来一定要报答她。后来,这个故事成了历史上一个有名的典故,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就曾经在自己的诗作《石塔寺》里引用了这个典故:“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荒。”“漂母”就是当年将食物赠与韩信的老大娘。直到今天,淮安境内还保留着漂母墓和漂母祠,这些地方也成为了母爱文化的教育基地。2 壮士之辱亭长家的饭蹭不成了,老大娘漂洗完所有的丝绵以后,也就没再去过河边了。这样一来,韩信的吃饭问题又没有了着落。英雄遭遇困顿,堂堂七尺男儿没饭吃,又舍不下面子来干脆沿街乞讨,韩信只能挨着饿在淮阴街头流浪。一路跟随他、陪伴他的,只有身上那把佩剑。似乎“墙倒众人推”是一种定势。面对如此落魄的韩信,街上的人都非常嫌弃他,一群恶少也就盯上了他。而欺负韩信的人也就从中冒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