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5G只是华为的“小贡献”?更大的一般人看不出来( 二 )



十年寒窗苦读 , 毕业以后很多人都想一展抱负 , 但是当时的中国生产条件并不允许他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选择离开家乡到国外去 。 仔细想想也是情有可原 , 这些科技人才无一不是智慧超群的人 , 他们在无数个日夜里彻夜苦读 , 但是在现实中却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干 , 这里面的包含着许多不甘心 , 也就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大量出国的情况 。

还有一点是国内的科研环境同样制约着这些人 , 很多科研院所上下级关系非常不好 , 很多有效的建议不能被采纳 , 仅仅是凭借上级的喜好就被否决 。 有些单位如果不是科班出身 , 那么永远没有抬头的机会 , 受到排挤是常见的一种状态 。 这种环境下不仅很难培养出人才 , 也很难实现技术创新 , 同样让很多科研人才选择逃离这个环境 。

在企业中也同样如此 , 许多领导并不是科研出身 , 他们可能属于文科在营销方面有超出常人的想法 , 但是在理科方面大多都一窍不通 。 但是这些文科领导的工资却要远远改与高于搞科研的理科人才 。 领导是文科所以在工作中的侧重点几乎也都是在营销领域 , 这样的领导可能对公司的业绩有保证 , 但是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却不能让公司有突破 , 和一些科研院所一样 , 很多下级建议无法被采纳 。 长久以来“重文轻武” , 作为下级的科研人员同样难以发挥长处 , 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厌烦和对抗情绪 , 说句不好听的话 , 很多人才都是这样被环境“逼”走的 。

多年以来 , 国家科研环境都是如此 , 人都是从众的 , 即使很多企业想改变 , 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 因为会想到别的企业都是这样过来的 , 我又干嘛要抬高工资开发新产品呢?可能许多老板都是这种想法 。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 没有科研人才 , 就导致没有先进的产品;没有先进的产品就得不到认可;得不到认可薪资待遇肯定不会高;没有高的薪资就留不住人才 。 这是当时国内科研环境面对的最大问题 , 而华为的横空出世却打破了这种现状 。

华为对人才的渴求国内大部分网友对华为的态度是正面的积极的 , 但仍然有许多人并不能很好理解华为 , 甚至有些偏见 。 他们认为华为只是做手机的公司 , 对国家并没有什么贡献 , 只是因为被老美打压让国人同仇敌忾 , 从而来道德绑架消费者 。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 其实华为的种种表现都像极了理科人 , 他们的思想更加纯粹 , 不惧困难一心发展科技 , 而且他们更加专注于创新与使用相结合 , 敢为人先 , 勇于创新就是理科人才的浪漫 。

比如华为的“万物互联” , 从思想上看 , 国内外这么多手机公司 , 从没有人去主动打破时代限制 , 让手机和网络相结合产生更大的作用 , 只有华为敢想 。 再比较国内的手机厂商 , 基本上操作系统、芯片这种核心技术都是国外企业掌握着 , 它们有想过改变现状吗?个人觉得是有的 , 但是它们并没有去做 , 除了从众心理 , 金融人才想的都是以最小的成本赚到更多钱的 , 所以它们几乎不可能投入更多资金去研发 。 而且资本的唯利是图让它们无力对抗市场和国外制裁 , 创新和改革不属于它们 , 也正因如此它们才无法和华为竞争 。

在行动上 , 华为不仅敢想还敢做 。 如今芯片、操作系统 , 包括5G都是华为抗争和奋斗的结果 。 但是华为的底气是哪里来的?正是来自于他数十年来所积累的人才和技术 , 华为年薪百万招聘科技人才的消息传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 对人才的渴望让这个公司成为国内许多企业的“公敌” , 因为华为不仅在学校抢人 , 就算已经就业的人才同样以高薪吸引 , 良禽择木而栖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