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胡适最后的日子,在医院相遇知己,病床上相谈甚欢,相逢恨晚


白话文|胡适最后的日子,在医院相遇知己,病床上相谈甚欢,相逢恨晚
文章插图

一、大师之名,名不虚传胡适的人生,充满着别人家孩子的味道。就读私塾,考取官费留学生,在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还没毕业就被北大聘为教授,入职以后连当时的大师对他的课堂也赞不绝口。此后,提倡白话文,加入《新青年》,领导新文化运动。他的一生,仿佛按着最耀眼的方向前进,没有任何的偏差,仿佛没有挫折,一路顺风顺水。有人说,他一生最大的不幸便来源于婚姻。

白话文|胡适最后的日子,在医院相遇知己,病床上相谈甚欢,相逢恨晚
文章插图

他接受新思想,接受新文化,骨子里确又充满着规矩,所以哪怕想要放飞自我,最终还是被内在的那个自己拉了回来。江冬秀和他的婚姻,来自于父母之命,那个没有文化素养的女子,无法与他产生心灵的沟通。他是寂寞的,孤寂或许是人的宿命,可倘若有一个人,懂得他的全部,或许,他便不会害怕寂寞。

白话文|胡适最后的日子,在医院相遇知己,病床上相谈甚欢,相逢恨晚
文章插图

可是,在江冬秀的菜刀之下,他似乎看明白了某些东西,顶着惧内的名声,最终他还是选择在婚姻里画地为牢。又有人说,婚姻从来不在于门当户对,而是彼此合适。鞋子到底适不适合,只有脚知道。胡适也许是幸福的,大家都是看客而已。具体如何,谁也不知道,但胡适,却并不是一个软弱的人。

面对白话文,他据理力争,儒雅而坚定,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光。可在婚姻里,他不忍,面对表妹的深情,他深感愧疚,最终守着江冬秀,画完了人生的圆圈。胡适是大师,人品还是学术,都没有话说。二、最后的时光,最后的知己后来的胡适,与李大钊等人分道扬镳。或许,一个是骨子里的不忍,一个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二人的关系,终究随着时间淡漠。

白话文|胡适最后的日子,在医院相遇知己,病床上相谈甚欢,相逢恨晚
文章插图

有人懂胡适吗?1961年,胡适在宴会上突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往医院,不到一年便病逝了。生命垂危,风烛残年,或许,人生最悲惨的事情之一,便是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但医院的日子,并不痛苦。胡适在这里,遇见了一个知己——梅贻琦。

白话文|胡适最后的日子,在医院相遇知己,病床上相谈甚欢,相逢恨晚
文章插图

梅贻琦的一生,同样是别人家的孩子。公费留学,清华校长。单单这八个字,便足以代表他的分量。因为有梅贻琦,清华的学风便处处透露着“研究学术,造就人才”的理念。不想培养出只懂政治的人,而是想要人成为真正的人。民国时的大师,是真的大师,民国时的教授,真的学富五车。

白话文|胡适最后的日子,在医院相遇知己,病床上相谈甚欢,相逢恨晚
文章插图

梅贻琦热爱科学,也同样热爱历史。或许,这和胡适的性格一样,他提倡白话文,却从不决绝否认中国的历史,漫漫历史长河之下,有的绝不仅仅是糟粕。三、酒逢知己千杯少胡适和梅贻琦,原本没有交集。两人的教育理念相似,却仿佛两条平行线,没有深入来往。但命运是神奇的,在胡适最后的日子里,竟然巧合地与梅贻琦住在了同一家医院。病床之外,是他们彼此的交流。

白话文|胡适最后的日子,在医院相遇知己,病床上相谈甚欢,相逢恨晚
文章插图

几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他们二人,却仿佛在命运巨轮地推动下,走到了一起。两位都是杰出的教育学家,在最后的时光里相遇,没有那些庸俗的利益纠葛,反而成为了挚友。或许,人之将死,便开始思考人生,感悟回忆,明白一切追求着的和拥有着的东西,或许都是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