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翻开二手书,犹如开盲盒般期待,与那位有趣的旧主接上头

原创 渣渣郡 那個NG
来源|翻开二手书,犹如开盲盒般期待,与那位有趣的旧主接上头
文章图片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 。 在这里 , 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
估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小时候放暑假 , 你在家不想写作业 , 也没得玩 , 就开始满屋瞎扒拉 , 在这个过程中 , 你总能发现一两本定价几毛钱的老书 。 翻开封面 , 你总能看见长辈用工整的笔迹在扉页写着:此书于某年某月购于×××的记录 , 其中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充满时代感的格言或是信笺 。
等到晚上 , 你可能会拿着这本老书 , 缠着他们给你讲当时的故事 , 那些他们对自己年少时光的购物回忆 , 会被你刻进脑海 , 成为家庭故事的细节 。
来源|翻开二手书,犹如开盲盒般期待,与那位有趣的旧主接上头
文章图片

如今 , 二手书的隐秘印记正在绽放出新的魅力 。
它们背后的个体记忆对于很多二手书顾客来说 , 就像是一场开盲盒的游戏 。
来源|翻开二手书,犹如开盲盒般期待,与那位有趣的旧主接上头
文章图片

在互联网上你能明确感受到人们对这件事的好奇与关心:
今年3月4日 , 豆瓣用户@Norwegianwood 发起了#二手书上遇到的有趣文字的话题 , 截至7月21日该话题浏览量已达到8763.2万次 。
来源|翻开二手书,犹如开盲盒般期待,与那位有趣的旧主接上头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豆瓣
不同于街边泡泡玛特盒中配置限量版的概念 , 二手书印记的博点与价值在于:翻开书前 , 你永远想不到自己会和它的上一位主人会有怎样的纸面奇遇 。
从刻板印象来说 , 二手书在大众眼中总会被认为学习知识的廉价解决方案 , 在大学校园里 , 二手书流通保持着原始状态 , 从隔壁宿舍收学姐学长的教辅书 , 永远是买到就赚到的消费策略 。
如同传奇卡牌一样在学长旧书中神出鬼没的零钱 , 却总能让节俭学子从另一个维度对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谚产生新的理解 。
来源|翻开二手书,犹如开盲盒般期待,与那位有趣的旧主接上头
文章图片

李秋裤从学长手里花10块买来的《思维与设计》教科书勒口里得到了21块钱
二手书的印记并不只在乱写乱画的教科书上 , 也藏在图书馆里 。
在这个小组里你总能看见很多书籍背后留有淡淡的铅笔印记 , 它们有关少年维特之烦恼、也有关对未来的希翼 , 这些画面总能让你联想起《S.》 里的《忒修斯之船》的设计 。
尽管这种行为并不值得鼓励 , 但一本毕飞宇的《青衣》背后的字句 , 还是让一些同学得到了在考验路上坚持下去的动力 。
来源|翻开二手书,犹如开盲盒般期待,与那位有趣的旧主接上头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豆瓣@x轴y轴
这种经历不必翻到最后一页才能发现 , 有时在你翻开封面时就能瞅见 。
豆瓣用户@康小小在图书馆整理的书的时候 , 在一本戏曲专业书籍的扉页上发现了有趣的信息 , 一句陈寅恪教授赠的笔迹和藏书章的印款 , 就在一瞬间拉近了人与历史的距离 。
来源|翻开二手书,犹如开盲盒般期待,与那位有趣的旧主接上头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豆瓣@康小小
有时 , 书籍上的笔迹还能让你了解一段个体之间的真诚友谊 。
在一本研究苏联时期个人生活的绝版书籍上 , 有段真挚的友人赠言 , 从上面的字句你能读出它曾经主人的爱好以及送书人对这段友谊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