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田汉(一):果园镇走出的田寿昌为何改名叫“田汉”?

【|我的伯父田汉(一):果园镇走出的田寿昌为何改名叫“田汉”?】|我的伯父田汉(一):果园镇走出的田寿昌为何改名叫“田汉”?
本文图片

|我的伯父田汉(一):果园镇走出的田寿昌为何改名叫“田汉”?
本文图片

田汉与母亲
●田海雄
编者按:本书是田汉先生侄子为著名剧作家、词作家田汉所写的个人传记 , 详细描述了田汉一生的经历 , 包括田汉的家庭背景 , 青少年成长 , 他的求学和走上艺术创作之路的缘起 。 本书以田汉与朋友的交往为线索 , 介绍了田汉与周信芳、洪深、陶行知、聂耳、梅兰芳等人的深厚情谊和艺术活动 。
楔 子
在湖南省会长沙市往东50里外 , 有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 , 名叫“果园乡” 。 它依山傍水 , 树木参天 , 桃红柳绿 , 鸟语花香 。 1898年3月12日 , 在果园乡田家塅茅坪的一户农民家 , 忽然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 , 一户姓田的人家大喜临门 , 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 孩子出生前就请了当地一位老先生为孩子取名 , “田寿昌” , 他就是我的伯父田汉 , 未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作者 。 不久田家又相继添了两个儿子 , 一个是我的父亲“田寿康” , 另一个是叔叔“田寿麟” 。
好景不长 , 正当家里生活走上正轨时 , 我的祖父在郴州得了肺结核病 , 吐血不止 。 回到乡下经多方医治无效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 年仅34岁 。 祖母望着身边这三个孩子 , 不知今后怎么办 。 周围的乡亲和娘家人都说你才30岁 , 还很年轻 , 劝她改嫁算了 。 这时的祖母显示出了湖南人的脾气和性格 , 她说她不怕苦、耐得烦、霸得蛮 , 她下定决心 , 果断地告白于大家:“我们田家穷 , 但穷得有骨气 , 我不仅不改嫁 , 而且还要培养出一个读书的人来 。 ”
这个想法和打算是好的 , 可现实生活却是举步维艰 , 她靠自己一双手养活一家已经很难 , 哪里还有钱去供儿子上学呢?好在大儿子田寿昌聪明好学 , 乡下识字的伯伯叔叔也教他读书认字 , 还在田边用树枝教他在地上写字 , 他过目不忘、一学就会 。 乡下有很多寺庙 , 如洪山庙、真人庙、金龙寺等 , 他经常去玩 , 去读寺庙墙上的对联 , 乡亲们都对祖母说 , “寿昌是一块读书的好料 , 将来一定会考中状元 , 想办法让他去读点书” 。 有次祖母的弟弟易象回乡下探亲 , 祖母与弟弟商量 , 弟弟听后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 我一定帮姐姐把孩子抚养成人 。 ”并且当时就给了姐姐一些钱 , 说给寿昌做读书的学费 。 于是祖母决定把我父亲送到叔父家 , 将叔叔送到外祖母家 , 而让寿昌安心读书 。
伯父除了爱好学习外还喜欢看戏 。 那时的乡下 , 只有逢年过节 , 红白喜事才请木偶皮影戏或者湘剧团来乡下演出 。 只要有演出 , 他不管多远都吵着要去看 , 好在他叔叔伯伯多 , 大家都轮流背着他去看戏 。 每次看完回家后 , 他就自编自演给母亲和弟弟们看 , 在这些娱乐中也显露出了他的创作灵感和文艺天才 。
当地有一句乡下话叫做“鱼大塘小” , 伯父由于聪明好学 , 成绩出类拔萃 , 当地的私塾先生都夸他是读书的人才 , 不进正规学校去学习深造就浪费了 , 所以大家都推荐他去长沙读书 。 1910年 , 12岁的他经过一位老先生的介绍考上了“长沙选升学校”(现在的北正街小学) 。 他一个乡下孩子第一次走进城里的正规学校 , 身上穿得破旧 , 加上胆子也小 , 刚开始在班上同学都瞧不起他 , 都叫他乡巴佬 。 面对纨绔子弟的挑衅 , 田寿昌更是发奋攻书 , 自强自重 。 一学期后 , 老师宣布国文考试成绩 , 第一名就是田寿昌 。 一石激起千重浪 , 他这个乡巴佬一下就闻名全校了 , 顿时引起了老师的器重和同学们的尊敬 , 老师在课堂上开玩笑地说:“什么叫狗眼看人低 , 什么是人不可貌相 , 海水不可斗量 , 就是指我们班的某些同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