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去世:其“社会学习理论”改变了心理学( 四 )


当然,你也知道并非所有行为的结果都是积极的。一旦某种行为产生了消极结果或者受到了惩罚,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降低。惩罚就是紧随行为而出现,导致行为发生频率减少的刺激。一旦你的朋友因做出不恰当的评论而受到你的严厉斥责,那么很可能(也是你所希望的)你的这位朋友从此不再会给出类似的评论了。
强化紧随习得行为而出现,而强化的消失会导致该习得行为出现的频率降低,这种“关闭”反应被称为消退(extinction)。例如,一个初中学生在健康教育课上向教师提问,希望教师能够对人类的性行为进行讲解。如果教师忽略该学生的提问,那么这个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行为不能获得强化(即获得答案)。该学生很可能再也不向这位老师提问。如果成人回避学生就敏感性问题进行的信息询问,那么学生可能会停止所有关于敏感问题的询问,或者通过一些“地下的方式”获得相关信息。
04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实验
如前所述,人可以通过观察和亲身实践进行学习。观察性学习是一种间接的、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因此,观察性学习也被称为“替代性学习”(vicariouslearning)。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经典研究,以了解侵犯行为的观察学习(Bandura,1965; Bandura etal.,1961,1963)。
在一个典型实验中,作为实验组的一组幼儿观察到一个成人榜样殴打一个成人大小的充气塑料娃娃(Bobodoll),而作为控制组的幼儿要么观察不到任何人殴打塑料娃娃,要么就看到一个成人榜样非常友好地与塑料娃娃玩耍。
在某些实验情景下,暴力榜样得到赞扬,并得到苏打水和糖果作为对其侵犯行为的奖励。在某些实验情景下,暴力榜样受到严厉批评,甚至好像被打了一巴掌。在另一些实验情景下,暴力榜样对充气塑料娃娃施以侵犯行为以后,既不受到奖励也不受到惩罚。这一系列研究的结果都显示了一个毋庸置疑的结论,那就是:暴力衍生暴力(violence breedsviolence)。
当儿童有机会与充气塑料娃娃和其他玩具玩耍时,那些观察到暴力榜样的儿童比那些没有榜样或观察到了非暴力榜样的儿童对充气塑料娃娃表现出更多的暴力行为。其中,那些看到暴力榜样没有受到惩罚的儿童的侵犯性最强。
有趣的是,即使暴力榜样的侵犯行为没有得到强化,儿童仍然会模仿暴力榜样。后来的研究发现,除非强化非常有力并且非常明显,否则,对榜样的强化并不能够增加对榜样行为的模仿(Rosenkrans&Hartup1967)。因此,似乎观察性学习并不总需要对榜样进行强化。进行观察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是观察者注意到并记住榜样的行为,并且有机会将观察到的行为付诸行动。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家们的观点,强化决定了榜样行为的实施,而不是对榜样行为的学习。在充气塑料娃娃的侵犯行为研究中,儿童可能习得了如何对目标物实施侵犯行为。同时,他们可能也知道了一旦实施了所习得的行为,他们自己能获得什么——这一预期因他们观察到的不同结果而有所不同。
如果儿童观察到榜样获得了奖励,那么他们会认为在该情形下攻击充气塑料娃娃可能给自己带来好的结果。如果榜样没有受到外在奖励但表现出乐在其中时,他们会认为攻击充气塑料娃娃将给自己带来乐趣。而当榜样受到惩罚时,他们会认为此时此刻殴打充气塑料娃娃是一件不可为的事情,可能会激起成人的愤怒。
但是,在另一种情形下,如果儿童觉得自己不会受到惩罚并且有可能获得榜样所拥有的乐趣时,那么他就会被榜样吸引,并实施暴力行为。因此,通过简单的观察就可以学习怎样做、何时做和做什么。行为的实施(performance)取决于在相同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对强化或者惩罚的预期。如果殴打充气塑料娃娃的行为在许多不同情境中都受到惩罚,那么进行观察的儿童即使知道怎么攻击娃娃,也不会去实施这类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