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和戏剧的缘分,从20年前她演《恋爱的犀牛》就开始了|她故事 | 切·格瓦拉( 二 )


杨婷和戏剧的缘分,从20年前她演《恋爱的犀牛》就开始了|她故事 | 切·格瓦拉
文章插图
这些来自童年的记忆碎片,一直埋藏在她的内心深处。直到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杨婷去大英博物馆看展,望着展厅里所有的画,每一幅都倍感亲切。这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它们都曾经在家里的挂历上出现过!
“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父母那一辈,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传递给我一些东西。当初那些我不曾理解的艺术,会在后面生命不断前行的日子里如影随形,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以及那份美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杨婷和戏剧的缘分,从20年前她演《恋爱的犀牛》就开始了|她故事 | 切·格瓦拉
文章插图
1991年,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杨婷考上了中戏。遭遇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其父亲就是中戏的老毕业生,而他的艺术之路并不顺遂,总有些不得志的悲苦情绪。但仔细想想,骨子里对戏剧和舞台的热爱,不正源于父亲对她的影响吗?这竟颇有些木兰代父出征的意思了。
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刚考上中戏第一年,她就想退学了。便直接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说自己不习惯当众表演。“学表演有个说法叫‘解放天性’,但有些人的天性是怎么解也放不了的。我是属于那种不愿意被解放的,我始终带着某种抗拒。”
回忆起自己上学的时候演电视剧的经历,试戏时,人们要求她在镜头前走或者笑,还会量三围,量腿。“被一群人上上下下打量,我知道这是必要的。人家不打量你,怎么知道你合适不合适这个角色?但我就是接受不了,特别不喜欢这种被当成商品挑来挑去的感觉。”
杨婷和戏剧的缘分,从20年前她演《恋爱的犀牛》就开始了|她故事 | 切·格瓦拉
文章插图
之后她从中戏表演系毕业,打定主意不要做演员,而是去电视台做了编导。“我当时就想学手艺。觉得编导是个技术活,是可以靠这手艺来养活自己的。”
还记得那时经常要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几个小女孩,抱着一摞沉重的Beta录影带从电视台里面出来。深夜里公车都停了,只能打“面的”。“面的就是拉货的车,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小型货拉拉,高级一点的出租,像夏利,太贵了,而且很少,也打不到。”
“学了三年的手艺,之后竟然还有人找我演话剧。这时候又觉得,再回来试试演戏也行。你知道,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会愿意尝试各种选择的。可能会丢掉之前一直学的东西,但也想尝试更多没试过的东西,这些折腾都不能说是错。”
不得不承认,在演戏这方面,有些人就是比另一些人更有天分。1999年,对杨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即便阔别舞台几年,但还是在《恋爱中的犀牛》剧目中大放异彩。并一演就是100场,一直到2003年,《恋爱的犀牛》复排,她依旧在。妙龄女郎“红红”一角的扮演,不光对她影响颇深,让她开启了自己的戏剧之路,也让她在舞台上留下不可抹去的痕迹,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相当“圈粉”。
杨婷和戏剧的缘分,从20年前她演《恋爱的犀牛》就开始了|她故事 | 切·格瓦拉
文章插图
杨婷和戏剧的缘分,从20年前她演《恋爱的犀牛》就开始了|她故事 | 切·格瓦拉
文章插图
杨婷和戏剧的缘分,从20年前她演《恋爱的犀牛》就开始了|她故事 | 切·格瓦拉
文章插图
“当时孟京辉导演通过同学李晓红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演他的话剧,我当时特别高兴立刻就答应了,答应完才反应过来,我连话剧的名字和自己要演的角色是什么都还不知道。”在那段被她称为“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再次感受到了戏剧舞台的纯粹。
此后,她也演过不少影视剧,孟京辉的电影《像鸡毛一样飞》、潘镜丞的《永久凤凰》。“但他俩都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信任我,不限制我,不会说让我从这走到那的话,所以跟他们合作感觉很自由。但后来也就不拍了,那都是年轻时候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