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教学的深耕者( 四 )


3.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科学探寻
哲学不仅为专家所爱,而且为大众所需。李秀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教学和研究真正构成李秀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探索之两翼。他把教学同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研究中教学,于教学中研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编写教材等教学用书。新中国成立后,在物质生产上百废待兴,在精神文化上亦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研究与传播迫切需要优秀教材。教材不仅被用于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教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当时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表征着新中国哲学思想与理论智慧的总体水准,影响着人民群众认识乃至改造世界的观念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李秀林清晰认识到哲学原理教材的极端重要性。早在1960年,他就参与编写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1961年,他又参与编写了艾思奇担任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参加了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合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979年以后,他又同萧前、汪永祥一起主编了哲学专业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特别是由他与王于、李淮春一起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哲学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于1982年正式出版,并多次再版,累计发行了一千多万册。这些教材在保持理论体系稳定的基础上,在吸收新观点、补充新材料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较之以往推进了对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阐述,被广泛用于高校哲学教学和干部理论教育,影响非常之大,对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而为了在短时间内编成这几部堪称“范本”与“经典”的教材,他殚精竭虑,几乎倾尽了自己全部的心力。
李秀林不仅编写教材,而且编写了大量其他教学参考用书。早在1957年,他就参与编写了《哲学名词简明解释》一书。1962年至1964年,他在《教学与研究》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十余篇辅导哲学原理教学的文章,如《对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绪论”部分的几点意见》《对讲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些意见》等。从1979年开始,李秀林受教育部委托,担负起编写新的哲学原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任务,任哲学专业原理教材、文科公共理论课哲学原理教材的主编之一和教学大纲编写组组长。之后,由他主持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大纲》和关于使用这个大纲的参考意见,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李秀林还为哲学原理教学的辅导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在《教学与研究》《自修大学》等刊物发表了多篇辅导教学的文章,并指导编辑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辅导》一书,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辅导》一书的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建议。这些今天看似不起眼的琐碎工作,在当时对于提高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探索教学法。李秀林自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法的研究,尝试建构一门关于哲学教学法的科学。他强调:“哲学教学法应当成为一门科学。”并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法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身。哲学原理自身的内容与特点,内在地包含和规定了如何教好这门课的一般原则。他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这一特点,要求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准确性、全面性和系统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这一特点,要求在教学中处理好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相统一这一原则,要求将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论视为科学的认识方法(认识论)和思维方法(逻辑学);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一特点,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