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可三人:妙悟自然 笔随意动

书法|大可三人:妙悟自然 笔随意动
本文图片

“田楷”写的规矩 , 受大众追捧 , 也引来很多非议 , “吼书”写的狂野 , 备受批评 , 也开拓了大众的审美视野 。 两种书写样式 , 两个世界 , 引起多种思考 , 其中最受关注的话题 , 莫过于:“能否找到一种平衡?能否出现一种新的可能?”带着大众多年的期待 , 走近大可三人的书法 , 走近他的艺术人生 , 让人眼前一亮 。 (由于篆刻和书法是大可三人相辅相成的艺术 , 所以在此 , 仅以他的书法为例 。 )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 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灵魂 , 大可三人的书法也体现出一种创新意识 , 但是 , 不是颠覆、变革 , 更不是推到重来 , 而是 , 在传统书法中 , 进行完善、修正、深入所形成的创新风貌 。
甲骨文从哪里来?象形字源于何处?魏碑的时代背景?真草篆隶的演变过程?追根溯源 , 虽然成因很多 , 然而 , 最不能忽视的是“心象、生命与自然的结合” 。 大可三人喜欢独处 , 喜欢面对内心 , 享受心神澄澈的情感世界 , 他曾多次走进深山、森林 , 每每置身于大自然的神奇之中 , 飘逸的遐想总是情不自禁 , 油然而生 , 那悬崖峭壁的走势、那深岩巨壑的体量、那古柏密林的华滋、那树干树根的苍劲 , 无不在情感的交融中 , 迸发出迁想妙得的感悟 , “树干的斑斑驳驳与篆刻的千年风化 , 有点神似”;“棱角分明的巨石转换面与魏碑的碑刻 , 有异曲同工之妙”;“穿插错落的树根与遒劲纵横的草书 , 让人折服”;“树叶的纷飞与飘舞 , 如跳跃的音符 , 美妙和谐”;“飞瀑流泉 , 也正演绎着高亢的旋律”… , 大可三人在妙悟自然中 , 印证了传统书法“点如高峰坠石;横似千里阵云;竖像万岁枯藤”等等笔法的描述 。 尤其在面对自然之时 , 他一次次考量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色彩和生命的内涵 , 他想得很多 , 也走得很远 。
书法|大可三人:妙悟自然 笔随意动
本文图片

《得古意》《如意自在》《神气灵》《意象印》
几十年以来 , 他一直希望通过书法的形式去演绎一种浓缩的主题——生命与书法 , 这个主题随着时间的推移 , 愈加清晰 , 也更让他不能自拔 , 日月交替、岁月流逝 , 大可三人始终带着执拗一般的书法追求 , 一次次梦寐中的惊醒、一次次苦思冥想的挣扎 , 他以常人无法理解的坚韧 , 在传统与现代、形式与内涵等等书法审美结构中 , 捕捉游离的艺术胎息 , 然后 , 以心象为桥梁承接书法与自然生命之间的过渡 , 通过外师造化到中得心源再到笔底风华的转换 , 让眼中的自然生命融进书法内涵、书法形式、书法审美之中 , 力图寻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 他也似若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风蚀体 。
“风蚀体”?这是一个寥寥长空的名字 , 难道有刀刻斧凿的内涵、有饱经风霜的故事?难道有跨越时空的深度、有心路历程的融合?应该都有 , 而且 , 还应该有超尘脱俗的时代感、有气象浑穆的生活气息 。
大可三人的“风蚀体”是熔铸百家之长的质变 , 更是生命的色彩、人生的感悟、书法真谛的结晶 , 大可三人的“风蚀体” , 凝聚着积年苦修的沧桑 , 充盈着潇散疏朗的风采 , 又彰显着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 。
【书法|大可三人:妙悟自然 笔随意动】事实上 , 大可三人的“风蚀体”是面对一切自然生命的笔底升华 , 这种笔底升华的状态正是践行了“书画同源”的艺术本体——源于自然 , 只是这种笔底升华唯有高水平的画家才能懂得其味 , 而书法家或受悟性的限制 , 或受笔底功夫的限制 , 想而不能达 , 用而不能尽 , 于是 , 只能望而却步 , 或者说 , 这种“源于自然”而归依于“书画同源”的笔底升华过程 , 只有极少的顶尖级书法家用到章法布局之中 , 使其书法达到了“书法如画”的妙境 , 如沈鹏、李铎 , 却很少有书法家用到字体的间架结构之中 , 因为这需要超迈的才情 , 尤其把“源于自然”的“书法如画”用到字体间架结构与章法布局的结合之中 , 更是凤毛麟角 。 大可三人正是巧妙地把情境、心象、笔法融为一体 , 形成互生奇妙之势 , 正是合理地把“源于自然”的“书法如画”用到间架结构之中 , 用到章法布局之中 , 并在章法布局与字体间架结构之间 , 形成独特的艺术韵致 , 才演绎出“风蚀体”的风貌 。 从中分体现出大可三人的高明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