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青语话建州:从泉州申遗成功看建州文化崛起

泉州|青语话建州:从泉州申遗成功看建州文化崛起
本文图片

泉州|青语话建州:从泉州申遗成功看建州文化崛起
本文图片

图为:航拍建瓯
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到新青年登上历史舞台、振臂高呼 , 从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到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 青年从来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锋力量 。 建瓯市第十四届党代会提出“要构建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 在广大建瓯青年中引起热烈反响 , 特在建瓯青年开辟“青语话建州”专栏 , 引导广大青年回顾千年建州文化 , 共议历史、共谋振兴、共促发展 , 若能持之以恒 , 文化振兴之期 , 当在不远!
——共青团建瓯市委
泉州|青语话建州:从泉州申遗成功看建州文化崛起
本文图片

图为:建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挑幡
从泉州申遗成功看建州文化崛起
7月 ,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 , 顺利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评审 , 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到世界文化遗产 , 鲜明的主题、详实的史料、丰富的古迹 , 共同构建了具有世界性的、与众不同的泉州!
偶阅史料 , 同为唐代福建五大州的建州 , 南北文化汇聚交融、宗教信仰切磋碰撞 , 一时尽揽繁华、千载人文荟萃 , 城外古城门拱卫建州 , 尽显沧桑雍容;城内“六水七桥”穿城而过 , 遍览繁华富庶 。 “市井华丽、红纱翠盖” , 北苑茶、丰国钱、建州盏 , 商贾如云、行人如织 , 遥想这座当时的宝石之城、明珠之邑 , 掩卷之余 , 不禁思考如何走好新时代建州文化振兴之路 , 让收藏的文物、陈列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 使建州成为继福、泉、漳、汀四大“州”后新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
鲜明的文化主题 。 建瓯是千年古邑、文化名邦 , 拥有千名进士县、北苑贡茶发源地、特色小吃地标城市、东南白酒名城等众多城市名片 , 但提到建州文化 , 主题最鲜明、影响最深远究竟是什么?是茶文化、竹文化、理学文化 , 还是古街区、古建筑 , 或是所谓的多少个第一、多少座城门?恐怕专家学者们探讨更多的应该是建制之下的精神内核、多个城市名片组合下的鲜明文化主题 , 对建州文化进行准确、全面、系统的价值阐释 。 2001年 , 泉州以“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开启了20年的申遗之路 , 期间几经主题之变 , 此次泉州申遗申报项目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 22处代表性古遗址紧扣海上贸易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特征 , 共同构筑了梯航万国 , 连接中外的古代东方第一大港口的深厚底蕴 。 这种多元素组合形成一个主题的申遗 , 为我们重构建州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
可靠的历史依据 。 前段时间 , 网络上有关建州历史的论战甚嚣尘上 , 没有讨论就没有热度 , 有了讨论才有热度、才有关注点 , 因此笔者深感欣慰 。 历史当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不容穿凿附会 , 但也需要在空白处作应时合势的大胆想像 , 更需要沉下心来专门研究、挖掘 , 在浩渺的史书里、深邃的时空中、广袤的土地上寻找实事依据 。 比如 , 为找到“泉州是重要的冶炼生产基地”的佐证 , 一批专家学者把文献中泉州含有“冶”和“铁”的几百处地名全找了出来 , 挨个跑、重点跑、反复跑 , 最终发现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 为申遗提供了有力的实证物证 。 若是我们能从书本中走出来 , 从“覆船山下”、“北苑遗址”中再寻实物例证 , 从传统村落、书院祠堂里再添文化支撑 , 从风景名胜、山野田间追寻历史人文 , 广泛收集史料、摸清底数 , 厚积薄发、深蹲起跳 , 才能真正重构、重显千年建州的本来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