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一个保护国宝的功臣,却被余秋雨称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漫漫时光流逝,有很多历史的真相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代的世人往往在书卷及名人的言论下对当时的事实有所曲解,今天要说的这位,在那个残酷的时代痛苦挣扎了一辈子,当时的无奈无人去细细体会,有的只是在读过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后无尽的悲愤,对那位售卖中国宗教经卷的道士无比的愤怒。于是,那位目不识丁的王道士,便成了历史的罪人,背负了百年耻辱。但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功臣|一个保护国宝的功臣,却被余秋雨称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文章插图
王道士,祖籍湖北麻城人,原名王圆箓,自小家贫,靠四处乞讨为生。清朝光绪年初,被招录进肃州防营为兵勇,机缘巧合下结缘道教,不久离军防,受戒为道士,取道号法真。一路传教讨食到新疆。1897,游历至敦煌莫高窟,被莫高窟的宗教氛围所感化,在窟南的北段,日夜清理沙土石块,供奉香火,开始收受布施,并且开始外出四处布道幕化,小有积蓄后,便在莫高窟第十六窟的东面修建了道观,取名太清宫,即如今的\"下寺\"。1900年,这一年王道人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写,如今震惊世界的莫高窟文化,真的是在一个道人手里经历了历史浩劫吗?功臣|一个保护国宝的功臣,却被余秋雨称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文章插图
余秋雨先生的文章,让莫高窟闻名于世,却也使王道人遗臭万年,那耻辱的罪名,在王道人百年之后仍被辱骂唾弃。历史文化的命运,经不起任何动荡,上个世纪初的中国,生死尚且不由己,能够顾全文化之财富已实属不易。王道人其实也是一位倾尽一己之力保全宗教文化于世的无奈之人。1900年,王道人发现了莫高窟经文之后,他虽然目不识丁,却也知道此文化遗迹的重要价值。为了得到官府的保护,他携带两卷经文,步行五十多里路,他此行是为了将经文送往敦煌县的府衙,给县令严泽。可惜这位严县令看到这破旧发黄的经文视为废纸,当真的不学无术。功臣|一个保护国宝的功臣,却被余秋雨称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文章插图
遭到严县令拒绝的王道人,回到莫高窟独自面对几万卷经文,无奈却又没有气馁,他虽然不知道这几万卷经文的真正价值,却也知道不能放弃对他们的保护。在独自守了窟中经文两年后,敦煌县迎来了新知县汪宗翰,于是他又来到了敦煌县,这位新知县汪宗翰是位进士,听到王道人的禀报,立即领人来到莫高窟,一番查看之后,也只是带走了几卷经书,留下一句好好保存经洞后,便离开,此后再无音信。两任知县都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保护经文,王道人觉得由此下去不是办法,他决定找更大的官员反映此事。他找到一只毛驴,驮着两箱经卷,奔赴肃州,也就是当今的酒泉。一路上风餐露宿,独自一人,不惧野兽抢匪,行了八百多里路,终于找到了当时兵备道道台延栋。功臣|一个保护国宝的功臣,却被余秋雨称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
文章插图
这位延栋大人甚是自傲,见识短浅,看到了经卷后,只评论了一句,经卷上的字还不如他的字好。甩出经文后,再不谈及此事。三次反馈无果后,王道人心灰意冷,就此独自一人守护藏经洞。后来,时任甘肃学政的叶昌炽,对金石学颇有研究,知道藏经洞的事情后很感兴趣,索取了几份古籍书卷,遗憾的是,这位学政大人并未真正的采取措施保护经文。1904年,王道人再无办法,解决了全身胆气给老佛爷写了一封密报,让当时的大清朝廷内忧外患,这封来自远疆的书信,不知漂流至何地,或许并没有到达皇庭,便被人遗忘在角落。王道人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功臣|一个保护国宝的功臣,却被余秋雨称为罪人,专家:余欠他一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