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家寇凖的故事 寇凖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 。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 九月,病逝于雷州 。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 。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 。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
寇凖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一语成谶
寇凖年轻时曾写诗“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 。”一语成谶,最后卒于东南门至海岸只有十里远的雷州,远离家乡万里 。[19]
无楼台相公
【北宋政治家寇凖的故事 寇凖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处士魏野与寇凖交好,他作诗称赞寇凖:“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无楼台相公”的美号就这样叫开了 。据说寇凖初执掌相府的时候,生活还是很奢侈的,那么后来为什么会变成“无楼台相公”呢?故事是这样的——寇凖平时喜欢听歌,酒余茶后经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忧解闷 。有一次,一个妙龄歌女来相府清唱,寇凖见她面目姣好,听她歌声圆润,一时兴起,就赏她一匹绫缎 。想不到歌女还嫌赏赐少,一脸的不高兴 。
当时寇凖身边有一个出身寒门的侍妾,名叫蒨桃,她见到这个情形很气愤,事后就写了一首小诗《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荧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寇凖读了蒨桃的诗,很是感动 。默默想道:蒨桃诗说的对,这一匹一匹的绫缎,都来之不易,随心所欲挥霍是不应该的,就坚决改了,从此以后一直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 。
寇竹渡
据说雷州人民护送寇凖灵枢北上,至雷州一渡口时,突然狂风大作,骤雨滂沱,大家无法北上,只好停下来,为了防止棺木被雨水冲走,大家就在灵柩前插上枯竹 。第二天,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护棺之竹竟然长出新芽 。后人为了悼念这位贤相,遂把此渡命名为“寇竹渡”,至今地名尚存 。
关帝灵签第八十一签就是“寇公任雷阳”,这是寇凖在雷州任职的典故 。此签的意思是被人欺凌,暂时耐守,自可昭雪 。宋仁宗为寇凖平反后,雷州人民“悼其屈,而哀其忠”,把寇凖的住所改为寇公祠 。如今的寇公祠内,仍陈列着皇帝因寇凖而下的一道道诏制 。
 标签:政治家宋朝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