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围城战的真相 城中的国民党军队从未断过粮

(按:据王大珩(1915—)的《我的半个世纪》中回忆:我刚到长春的时候,长春城战后的那副样子简直是满目疮痍 。整个城里找不到一棵有皮的树 。在几年前那场长达5个月的围困战中,城里所有的树皮都被老百姓扒光了,吃掉了 。先从榆树皮吃起,待榆树皮扒完以后就不管什么树都扒,都吃了 。听说后来连吃死人肉的都有 。据说,那一次长春城里活活饿死了15万人!满眼都是残垣断壁,到处都是拆掉了房顶的房壳子,走遍全市也找不到几座完整的屋顶 。房子也都是在那场围困战中拆掉的 。因为没有烧的,人们只好把木制的房架子拆下来烧掉了 。其实,当时烧掉的不只是那些房架子,所有能点燃的东西都找出来烧了,包括路边木制的路牌子,甚至包括沥青路面,统统都被抠下来烧掉了 。据统计,全城共破坏了230万平方米的建筑!)
《雪白血红》一书,以一大段篇幅描写了1948年人民解放军围困长春的情况 。书中大肆宣传围困长春时的封锁措施,其中并不讲国民党“杀民养军”政策,也未抨击国民党的强抢民粮和驱民,而专门大讲人民解放军对城市的封锁围困造成了居民的饥饿和死亡 。
书中如此描写长春围城,是完全错误的 。笔者于70年代在长春吉林大学上学期间,曾专门调查了解过当年围城情况,也向当年围城部队的指挥员和基层干部战士、当时出城的群众了解过情况,并访问过守城的国民党军最高指挥官郑洞国 。当时人民解放军围城部队的报告和国民党方面的一些有关资料,笔者也阅读过,了解到的事实真相与《雪白血红》所述并不相同 。
历史的事实是,国民党军近10万人于1948年春开始被包围于长春,这股守军既不突围又拒绝投降,同时还不断派兵从民间搜掠强征粮食(只发给形同废纸的国民党政府的大额钞票),以利长期固守 。从战争的基本规律出发,人民解放军在尚不能攻城的情况下,只能对其进行封锁,包括禁止城内外人员随便出入前线,不许粮食和物资运进城内 。这种围困办法实施后,国民党军在城内开始大肆抢夺民粮,甚至见哪一家有炊烟即进入抢粮 。在这种情况下,同年夏天市内居民出现粮荒,有存粮的居民亦不敢举炊,不少人因病饿死亡,国民党军政当局开始还禁止居民出城,后来才将一批批居民搜尽存粮和财物后驱赶出城,并禁止再回来 。在城内居民处于饥饿的状况下,市内国民党军政机关却开设食品商店,高价出售过去屯集和由锦州空投来的食物,后来发展到一个金戒指换一个饼子的程度,不少官员在居民的尸骨上发了大财 。
在大批饥民开始出城之初,解放军围城部队一度鉴于市内居民成分复杂,特别是松花江北和吉林省内的大批逃亡地主曾聚集市内,国民党军的许多军政人员也化装难民企图混出城去,因此开始未立即改变原先通过火线的政策,对出城人员进行比较严格的检查身份再放行 。后来发现饥民在两军对峙的中间地带大量死亡的现象后,马上采取了措施,定时在指定哨卡经检查后分批放出难民出城 。这种检查措施,在两军对峙的战时是不可避免的 。为防止饥民因暴食而亡,还在各哨卡设置了粥棚,并发给出城居民以难民证,由城外各地政府对其进行安置 。1948年10月中旬长春守军或起义或投降,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又马上对市内居民发粮救济,很快制止了非正常死亡继续扩展 。
从当时战争的要求看,对长春进行封锁围困是必要的 。长春市民的苦难,从根本上来讲,是国民党守军及其“杀民养军”的政策造成的 。当然,如果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看,在战时虽然不可能允许随便通过火线,但在围困封锁时部队如果在开始就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对阵地前出现的饥民早一些进行大规模的救济,死亡数字可能会小一些 。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象《雪白血红》那样否定长春围困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