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个俗人|王朔为何写3300多字骂金庸?金庸当年怎么回复的?

王朔是个有犀利才华的人,《你不是一个俗人》、《动物凶猛》分别被改编成电影《甲方乙方》、《阳光灿烂的日子》。1976年,参与“四五运动”,因遭他人诬陷被关押三个月。高中毕业后,当过兵,还在药品批发商店当过业务员。1983年尝试经商,不但没赚到钱还多次被骗。第二年,26岁的王朔发表了处女作。多年经历彪悍,别人叫他是“文痞”。99年,嘴贫的王朔发表《我看金庸》,将金庸的武侠与琼瑶的小说并列,评为”四大俗“之一,网络哗然。


【 你不是一个俗人|王朔为何写3300多字骂金庸?金庸当年怎么回复的?】你不是一个俗人|王朔为何写3300多字骂金庸?金庸当年怎么回复的?
文章插图

简要整理下,“骂”了以下几条:一、“港台作家的东西都是不入流的”,金庸的作品不过是旧小说的一种,而且“情节重复,行文啰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跟中国色情、演义旧小说一样,“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的深仇大恨,整个故事情节就靠这个推动着。”二、笔下的人物性格缺少变化,“开场人物是什么脾气,以后永远都那样”,呆板像“画片”。三、别人评价金庸文字的“速度感”,都是胡编的,“用密集的动作性场面使你忽略文字”。四、作为一个作家,对语言没突出贡献,沿袭旧白话小说的俗套。五、书本的角色没有真实人性存在,有不合理的情节就开始打起来,明明是打架杀人,又被戴上道德夸奖的高帽。六、中国通俗小说不发达,悬疑、科幻、恐怖啥的都没有,金庸的武侠小说是趁着这个空档才变成的香饽饽。从流行度上看,金庸的确是成功的。王朔这个人的确是胆大,嘴欠,放在一般作家身上,即便有些成就也不敢这么说。对金庸先生作品总的评价就是两句话“角色直板又胡来,情节粗暴就是打架”。放在文学这个大家庭,金庸小说的确是通俗小说,既然是俗,就免不了暴力、仇恨之类的,人物既然有这样的性格和设定,人物?就不能太复杂,不然打起架来又找不到理由。这是通俗小说背后的基因所在。但是王朔有将这个事过于放大的嫌疑,并且多加挖苦。金庸小说正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固然没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但是放在武侠这个范围内,不管是想象力还是人物的设定,还是精彩的。毕竟大众需要这样的通俗读物,不能每个人都去读《食草家族》《尤利西斯》这样高深的书。就好像吃东西,吃高档法餐的人,对广西螺蛳粉有意见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说螺蛳粉并不是好吃的食物。只是人群需求不一样。这一年金庸先生已经75岁了,王朔才41岁,两人年纪相差34岁,在金庸看来,这是一位陌生的中青年,金庸悠悠回复道:必须“八风不动”。语气非常客气。一、佛家的所谓“八风”,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完全不为所动,我还做不到,但是有时会遇到“苛刻的诋毁”,不足为奇。人们说话难免随性,不要去责备他。金庸很委婉地避开了正面冲击,以过来人的角度客气回应,然后再摆出自己的成绩,“北师大王一川教授他们编《20世纪小说选》,把我名列第四”、“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举行《金庸小说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国际会议”,都“令我汗颜”。意思就是,你看我有这么大的赞誉,确实是有点担当不起,但是这证明了我的成就还是有的。


你不是一个俗人|王朔为何写3300多字骂金庸?金庸当年怎么回复的?
文章插图

二、“四大俗”之称不敢当,笔下留情;觉得王朔作品“对话风趣幽默”。三、感谢读者对自己的喜爱,享受这么多幸福,被人骂几句,是“命中该有”的。从金庸回复内容看,开篇、结尾别人引入佛家和上天来说话,的确是知天命、修身心的阶段,不会认真地与王朔针锋相对;另一方面,既然王朔你批评了我,我也不会很客气,所获得的成就还是证明了作品的厉害之处,这是大家公认的;而“不好、俗气”这些都是王朔你自己说的。后来差不多隔了一个月,金庸在《明报月刊》应报刊采访,针对写作风格和内容,作了更详细的回应,大意是:王朔先生批评的港台作家,有很多写白话文是很出色的,语言是一门天赋,我也觉得我可以写的“更生动些”;以后若还写的话,力求做到“雅俗共赏”。同时他也表达自己的原则,王朔你说我的文字太老式,不够前卫,这一点我是不会改的,那是我长期约束、锻炼出来的风格。至此,金庸一方面觉得自己的作品的确可以再优化,做到雅俗共赏,但是对于王朔吹毛求疵的“文字太老式”的批判,拒绝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