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一份当代年轻人报告,藏着多少信号( 二 )


要理解年轻人 , 无法抛开时代背景 。 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之下 , 我们试图重新理解他们 。

02「职场纪委」是怎样炼成的?
「00 后整顿职场」是如此普遍 , 以至于成了一个热议的网络梗 。 作为前辈的 80 后和 90 后 , 对敢于怒怼老板、旗帜鲜明地拒绝 996 和「画饼」的 00 后报以羡慕的眼光 。
但是 , 对于「老板」和「管理者」来说 , 在职场里逐渐成为主力的年轻人又不容忽视 , 无奈的管理者纷纷感慨 , 「队伍越来越不好带」 。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过去三十年里 , 我们习惯了这样的进步主义叙事——跟随时代成长 , 获取时代红利 , 实现个体价值 。 个体通过努力能实现自我价值、甚至实现阶层跃迁——人们对此坚信不疑 。
在有愿景的情况下 , 职场可以是一场共谋的游戏 , 但如果没有愿景呢?
此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十余年间 , 成就了一批互联网公司迅速成长为独角兽 , 期权激励成就了许多互联网大厂员工的财富神话 。 2014 年 , 腾讯发行约 1952 万股新股用于员工奖励 , 从中获利的员工数达到 4997 名 , 平均每人可获股权价值达 38 万元;同年 , 阿里巴巴上市 , 马云因此成为当时国内最富有的人 , 总财富达到 265 亿美元 , 持有阿里股票的一万多名员工 , 平均每人可分得 182 万美元;再到 2018 年 , 小米上市有近三成员工分到期权 , 约 5500 名员工平均每人可得到近千万元 。
但从 2020 年 11 月蚂蚁集团上市停摆开始 , 互联网公司造富神话逐渐破灭 , 滴滴上市仅 5 个月即退市、股价腰斩……

滴滴

80 后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一代 , 坐拥时代红利 , 他们跟随组织很可能可以实现理想;90 后的成长伴随着各类财富神话和成功叙事 , 时代红利的窗口期虽在收窄但仍未结束 。 而对于 00 后而言 , 从其迈入职场的那一刻开始 , 时代红利在衰退 , 个体能够借助组织成就自身的机会急剧减少 。
年轻人们逐渐感到悲观 , 他们不再相信组织所诉说的「长期主义」;「只要努力就能实现价值」的进步主义叙事 , 变成了一种幻觉 , 不确定性带来的虚无与匮乏感笼罩在他们头顶 。
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里面 , 人首先得保护自己 。
年轻人们不再愿意牺牲自我 , 开始注重个人边界感 , 要划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 具体表现为拒绝低效内耗、拒绝无脑服从、拒绝洗脑、拒绝权益被侵犯——这些问题一直存在 , 只是从前被时代红利所掩盖 。
可喜的是 , 谈论人的权益是必要的 , 这些原本是正常职场应有的状态 。

03 今天 , 消费降级了吗?
在最近大热的书籍《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里 , 作者齐格蒙特·鲍曼认为 , 后现代生活工作意义的缺失 , 最终被消费主义满足替代了 。
但是 , 近年来在豆瓣等社交媒体上 , 「极简主义生活」、「消费降级」等小组拥有几十万的跟随者 , 年轻人在其中分享对于消费的抵制和反思 , 并且互相传授 , 如何用最低成本拥有更好的生活 。
在「工作不能实现梦想」之外 , 「用工作换钱买买买」这样的消费主义思想 , 在 00 后身上也不再奏效 。
张安定认为 , 每个国家都会经历一个阶段 , 似乎一切都可以通过消费去解决 。 无论是个人成就的表达 , 个人价值的实现 , 各种解决方案的获取 , 一切都变成了消费式的存在——只要挣钱 , 有了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
国外的消费主义崛起时 , 银行为年轻人大批量地办理信用卡 , 尽管这超出了年轻人的支付能力 。 在国内也一样 , 各种校园贷、消费贷 , 都(客观上)鼓励年轻人欠债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