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想说|用“声情并茂”评论戏曲演员,是一种敷衍!
作为一个戏迷 , 你会如何给朋友们形容秦腔?最常用的词可能就是“慷慨激昂” 。 没错 , “慷慨激昂”的确是秦腔的显著特征 , 然而仅有这个特征并不能全面描述一个剧种和其他剧种的区别 , 比如河北梆子算不算慷慨激昂?山西梆子(晋剧)算不算慷慨激昂?只怕哪个梆子都有慷慨激昂的成分 。
所以说 , 慷慨激昂只是对秦腔部分特征的描述 。 同理 , 宽音大嗓、粗犷豪放、高亢嘹亮等等词汇 , 几乎也可以用在其他梆子腔的特征描述上 。
本文图片
作为粉丝 , 你会如何给朋友介绍你喜欢的戏曲演员的演唱特点?最常用的词可能是“声情并茂”吧 。 不管是什么行当 , 也不管是老艺术家还是梨园新秀 , 形容词都脱不开“声情并茂”——别说是戏迷这么介绍 , 好多评论家形容各种演员 , 仍然用这个词 。
然而 , 我总觉得声情并茂是对戏曲演员的最低要求 , 就像要求厨师做饭“要放盐、别炒糊” , 要求司机开车“看红灯、别斗气” , 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别打盹”一样 , 是最低要求 , 而不是最佳标准 。
要是放盐拿不住轻重 , 咋从烹饪学校毕业呢?开车认不清红绿 , 驾照是买来的吗?上课永远在睡觉 , 还指望考上大学?戏曲演员要是不能“声情并茂” , 艺校的几年学习是就着咸菜吃到肚子里了吗?
能把菜做到色香味俱全 , 这是对厨师的表扬;能把车开得又快又稳还安全省油 , 这是对司机的表扬;能刻苦学习并取得好成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这是好学生的标准 。 为啥到了戏曲界 , “声情并茂”这种最低表要求反而成了对演员的褒奖之词?
本文图片
当然 , 不能强求观众对演员的表演和演唱有特别学术性的形容 , 这太难为观众了 。 不过 , 对研究戏曲的专家而言 , 总是多读了几年书、多写了几篇文章 , 总应该多掌握一些词 , 不能老是用“声情并茂”来糊弄人吧 。
有一些艺术大师和评论家 , 就能用很通俗的词语和平实的比喻 , 非常精确地形容演员 。 张庚先生说“张继青同志……她唱得好 , 表演动作也好 , 但她既不卖弄唱 , 也不卖弄表演, 而是恰如其分 , 适合于人物”;白先勇先生说“试看看张继青表演《寻梦》一折中的忒忒令 , 一把扇子就扇活了满台的花花草草”;曹禺先生说“马蓝鱼极吸引人的表演 , 把慧娘沉重的痛苦挖掘到最深处”;梅兰芳先生评价马蓝鱼“她把慧娘的悲愤心情和善良性格 , 在那如泣如诉的歌唱和矫捷轻盈的舞蹈中 , 刻画得很细致 , 把慧娘的形象提到了英勇高洁的峰巅” 。
而有很多观众 , 所用的词汇也很普通 , 却往往更为直接地描述了演员的特点 。 我同事的婆婆没什么学历 , 看完一场戏 , 问问她的感受 , 老太太会说“这一口声好 , 跟画眉鸟一样”;有个老艺术家也没上过几年学 , 对某个唱段的评价是“味儿浓、不疯喊 , 身上也圆” 。 看看他们的评价 , 也不见得多么学术、多么高深 , 但就是非常到位、非常传神 。
本文图片
所以说 , 评价一个演员的特点 , 并不一定需要高深的学问 , 但一定需要真正能看懂演员的表演 , 这样一来 , 无论是用学术语言 , 还是用民间俗语 , 都能真正的说到点子上 。
作者:李想
编辑:妍薇
【中国戏曲|想说|用“声情并茂”评论戏曲演员,是一种敷衍!】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中国美术!广州美术学院战“疫”作品即将亮相迪拜世博会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盗墓案!中国盗墓史上最长的一次盗墓,屋里挖了整整20年
- 中国经济#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有三个特点:思想性、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
- 湖北省文联$新春佳节氛围浓 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在汉开幕
- 红与黑#方隆昌/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奥林匹克!徐晋平/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