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8年老排练厅,北交新团址落地813创意园

走进紧邻地铁7号线化工站的813创意园 , 直行片刻 , 向左一拐 , 便能看到小楼外墙上“北京交响乐团排练厅”的金色字样 。 推门而入 , 两层高的排练厅通透宽敞 , 20余盏吊灯照明充足 , 一排排座椅码放得整整齐齐 。
|告别28年老排练厅,北交新团址落地813创意园
本文图片

在北京交响乐团的历史上 , 这是了不起的新起点 。 从贝斯手到乐务总管 , 至今 , 赵雁山已经在乐团工作了44年 。 他见证了乐团的两次“搬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 乐团从中国政法大学的一间库房搬到双井 , 一待就是28年 。 不久前 , 赵雁山重访故地 , 那间库房已经是中国法制出版社的仓库了 , 而眼下乐团也有了“新家” 。
作为乐团艺术总监 , 李飚最为直观的感受之一就是新排练厅明亮宽敞 。 副团长张干兴给出了更为直观的数字:此前 , 乐团位于双井的排练厅净高不到4.5米 , 使用面积为220到230平方米 , 一旦要排练大编制作品 , 厅里就塞得满满当当 。
【|告别28年老排练厅,北交新团址落地813创意园】在李飚心中 , 陪伴乐手们度过最长时间的排练厅不仅是乐团的家 , 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城市的象征 。 2019年 , 李飚就任乐团首席常任指挥 , 找到新排练厅 , 是他未来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 也是市文旅局等多方关注的问题 。
到访过北交老排练厅的人们应该都曾留意到 , 位于双井桥东南的院子门口同时悬挂着“北京交响乐团”和“北京歌剧舞剧院”的牌子 。 2004年 , 为支持北歌转企改制 , 北交主动放弃的排练厅自此属于北歌 。 从2013年开始 , 考虑到拆迁等现实因素 , 北交就在酝酿寻找新团址 , 排练厅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
“乐团不像其他很多单位 , 找到合适的房间就可以办公 , 它对艺术生产场所的要求很高 。 ”张干兴说 。 东至中国传媒大学 , 西至首钢园 , 南至大观园 , 北至798艺术区 , 这个偌大的范围 , 大家看过的场地足有百余处 。
找排练厅为什么这么难?北交事业发展部工作人员熊周易是“看房团”的一员 , 他解释说:“比如在声场效果上 , 混响太大 , 就成了澡堂子 , 但如果一点儿混响都没有 , 干巴巴的声音听起来也不舒服 。 ”仅“高度”一条要求 , 就排除了他看过的不少“房源” 。 “为了保证声场 , 排练厅的高度不能低于6.5米 , 大部分达到这个要求的写字楼或纵向空间都被隔成了两层 。 另外 , 几百平方米的空间里也不能有柱子或其他遮挡 , 很不好找 。 ”
经过公开招投标 , 今年年初 , 813创意园被确定为北交的新团址 。 2019年 , 熊周易曾考察过这片场地 。 在能提供排练空间的同时 , 813创意园还满足了乐团的其他诉求:“第一 , 新排练厅不能离现团址太远 , 否则大家多年的出行和工作习惯都要改变;第二 , 要有足够大的停车场 , 满足乐团这么多人同时排练的需要 , 而且最好要通地铁 。 ”
随后 , 前期准备工作紧张进行 。 6月初 , 乐团搬进“新家” 。 不久前 , 乐团在新排练厅进行了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修改部分的录音 。 在比从前大出一倍的排练厅里 , 80余名乐手、60余位合唱团员和十几位行政工作人员秩序井然 。 “录音条件也是老排练厅无法满足的 。 ”李飚说 , “我相信在这里工作 , 大家的心气儿会有很大的提升 。 ”
告别固然充满不舍 , 但为了乐团的长远发展 , 一切已然箭在弦上 。 目前 , 包括813创意园4号楼的声部排练厅、行政办公区域等保障用房 , 以及6号楼的排练厅在内 , 新团址的面积接近3000平方米 。 张干兴透露 , 接下来 , 新排练厅的声场效果还将继续完善 , “现在混响的时间还有点儿长 , 屋顶等部分还可以再做调整 。 ”而813创意园也并非北交的最终驻足之地 。 将来 , 乐团要进驻通州台湖演艺小镇 , 助力副中心的文化发展 。